tíng huái
庭槐
xiá nèi qǐ wú rén suǒ féng fēi suǒ sī |
峡内岂无人 所逢非所思 |
mén qián yì yǒu kè xiāng duì bù xiāng zhī |
门前亦有客 相对不相知 |
yǎng wàng dàn yún shù fǔ gù wéi qī ér |
仰望但云树 俯顾惟妻儿 |
qǐn shí qǐ jū wài duān rán wú suǒ wèi |
寝食起居外 端然无所为 |
dōng jiāo xiāo chǔ shì liáo kě yǔ kāi méi |
东郊萧处士 聊可与开眉 |
néng yǐn mǎn bēi jiǔ shàn yín cháng jù shī |
能饮满杯酒 善吟长句诗 |
tíng qián lì sàn hòu jiāng pàn lù gàn shí |
庭前吏散后 江畔路干时 |
qǐng jūn xié zhú zhàng yī fù jùn zhāi qī |
请君携竹杖 一赴郡斋期 |
《庭槐》古诗词释义:
### 庭槐
#### 白居易
#### 解释:
### 峡内岂无人,所逢非所思,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感到无奈。峡谷之中,也许并不缺少人,但遇见的人,并非心中所想的人,暗示诗人内心有所期待,但现实并不满足这些期待。
### 门前亦有客,相对不相知,
即使门前有来客,彼此之间却无深切的了解。这里运用了“相对不相知”的描述,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强调了一种孤独感。
### 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
抬头看,所见的是云和树,象征着远方或理想;低头看,看到的只是妻儿,可能是现实中的生活琐事。这两句对比了对未来的向往和现实的拘束。
### 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
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之外,诗人感到无所事事,表达了对生活平淡和缺乏激情的感慨。
### 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
诗人在东郊遇见了萧姓的隐士,这位隐士能让他暂时忘记忧愁,露出笑容。这表明在现实压力下,诗人寻求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 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
诗人称赞这位隐士不仅善饮且能吟诵长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能与之饮酒赋诗的期待和喜悦。
### 庭前吏散后,江畔路干时,
在官吏散去之后,诗人有空闲时分,可能会选择去江边散步,表达了在公务之余寻求自然宁静的愿望。
### 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
最后,诗人邀请这位隐士一起前往郡斋相聚,表现出一种期待与隐士深入交流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相聚的热烈期待。
### 总结: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场景和心情,表达了其对现实与理想、孤独与交流、平淡与激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和真正知己的渴望,以及在忙碌与平淡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尝试。
《庭槐》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庭槐》诗是其《赋得古原草送别》组诗中的第六首。这首诗题为“庭槐”,但实际上却不是直接描写庭中槐树的,而是借物寓意,通过描写庭槐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反思。
首句“峡内岂无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世间的无奈和失望。诗人似乎在感叹,即使在狭窄的峡谷中,也并非没有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相互理解和相知。“所逢非所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的距离和不匹配,他所遇到的人与他的期待并不相符。
“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仰望”与“俯顾”两种视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不同态度。仰望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俯顾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妻子儿女,这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无所事事的孤独和迷茫。他可能是在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目标感到困惑。
接下来,“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诗人提到一位名叫“萧处士”的朋友,似乎是在寻求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慰藉。他希望与这位朋友交流,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乐趣和解脱。
“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这里赞美了萧处士的才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美好事物的欣赏,试图在诗歌和饮酒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庭前吏散后,江畔路干时”,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场景,或许是官府散朝后,在江边散步之时。这一场景显得闲适而自然,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最后,诗人直接邀请萧处士一同前往郡斋,似乎是希望他们能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期待,也反映了诗人寻求生活乐趣和精神寄托的渴望。
综上所述,《庭槐》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探讨,以及对友情和艺术的追求。它不仅仅是对庭中槐树的吟咏,更是对人性、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