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 téng zhàng ( zhàng chū nán mán )
红藤杖(杖出南蛮)
xián chū chéng qīng jī xú xíng tà ruǎn shā |
闲出乘轻屐 徐行蹋软沙 |
guān yú bàng pén pǔ kàn zhú rù yáng jiā |
观鱼傍湓浦 看竹入杨家 |
lín bèng chuān lí sǔn téng piāo luò shuǐ huā |
林迸穿篱笋 藤飘落水花 |
yǔ mái diào zhōu xiǎo fēng yáng jiǔ qí xié |
雨埋钓舟小 风飏酒旗斜 |
nèn bō qīng líng jiǎo nóng jiān bái míng yá |
嫩剥青菱角 浓煎白茗芽 |
yān liú bù zhī xī chéng shù yù qī yā |
淹留不知夕 城树欲栖鸦 |
liǔ yǐng fán chū hé yīng shēng sè jiàn xī |
柳影繁初合 莺声涩渐稀 |
zǎo méi yíng xià jié cán xù sòng chūn fēi |
早梅迎夏结 残絮送春飞 |
xī rì sháo guāng jǐn nán fēng shǔ qì wēi |
西日韶光尽 南风暑气微 |
zhǎn zhāng xīn xiǎo diàn yù tiē jiù shēng yī |
展张新小簟 熨帖旧生衣 |
lǜ yǐ bēi xiāng nèn hóng sī kuài lǚ féi |
绿蚁杯香嫩 红丝脍缕肥 |
gù yuán wú cǐ wèi hé bì kǔ sī guī |
故园无此味 何必苦思归 |
《红藤杖(杖出南蛮)》古诗词释义:
《红藤杖》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蛮之地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红藤杖闲游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1. **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
这几句描述了诗人在空闲时,穿着轻便的木屐,慢慢行走于柔软的沙滩上,观赏着湓浦边的鱼儿,以及杨家院内青翠的竹林。远处的竹林中,新生的笋尖穿透了篱笆,藤蔓在水边轻轻飘荡,花瓣落下,营造出一片宁静而自然的景色。
2. **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
在雨天,小舟被雨覆盖,风将酒旗吹得倾斜。诗人观察到嫩菱角被剥开,新鲜的菱肉和嫩芽的茗茶被浓烈地烹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3. **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
天色渐晚,诗人仍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城边的树木中,乌鸦正准备归巢。柳树的影子开始密集地交织,黄莺的歌声逐渐变得稀疏。
4. **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
这两句描述了季节更替的景象:早梅迎接着夏天的到来,残存的柳絮送走了春天的温暖。夕阳西下,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南风带来初夏的微热。
5. **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
夏日的傍晚,诗人展开了新席,熨烫了旧衣。品尝着香嫩的绿蚁酒和红润的脍肉,享受着夏日的美食。
6. **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享受着这里的生活,对于故乡的思念不再那么强烈,他意识到这种异乡生活的美好,没有必要过于思乡。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的满意和对生活的享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红藤杖(杖出南蛮)》古诗词赏析:
《红藤杖》这首诗由白居易所作,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充满生活情趣的夏日乡村画卷。整首诗以作者使用红藤杖开始,贯穿全诗,将诗歌的主题和画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 开篇描写
开篇通过“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两句,描绘了诗人轻装上阵,悠闲自在地踏着柔软的沙滩行走,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接下来,“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则进一步展现诗人的雅兴,不仅观鱼赏竹,还深入民居,与自然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深入体验。
### 中间部分
“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几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动态描绘,如笋芽的破土而出、藤蔓的轻摇、雨水的轻覆与风的轻拂,以及酒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这里通过细腻的描绘,突出了季节变换的微妙之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 后段描绘
“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展示了夏日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剥菱角、煎茗芽,这些简单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不仅体现了季节的特色,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满足。接下来,“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一句,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诗人沉醉于眼前的景致,不觉夜幕降临,鸟儿归巢,再次强调了诗人的闲逸与融入自然的状态。
### 结尾
最后,“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夏日末尾的景象,从柳叶初合、莺声渐稀、梅迎夏结、絮送春飞,到西日尽落、南风微起,再到傍晚的休息与美食享受,最终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情感,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留恋,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这种思念并未成为羁绊,而是化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诗意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