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yǔ zhōng xún lǐ shí yī , yīn tí chuán shàng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
nán zhào hóng téng zhàng xī jiāng bái shǒu rén |
南诏红藤杖 西江白首人 |
shí shí xié bù yuè chǔ chù bǎ xún chūn |
时时携步月 处处把寻春 |
jìn jiàn gū jīng zhí shū yuán liù jié yún |
劲健孤茎直 疏圆六节匀 |
huǒ shān shēng chù yuǎn lú shuǐ xǐ lái xīn |
火山生处远 泸水洗来新 |
cū xì cái yíng shǒu gāo dī jǐn guò shēn |
粗细才盈手 高低仅过身 |
tiān biān wàng xiāng kè hé rì zhǔ guī qín |
天边望乡客 何日拄归秦 |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描绘了一幅风雨中的寻人之景,诗中蕴含了对于友情、自然之美的赞颂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逐段解释如下:
### 第一段: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
- **南诏红藤杖**:指南诏地区的红色藤制手杖,这里可能象征着寻找过程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 **西江白首人**:西江,指位于中国南部的河流;“白首人”可能指年老的李十一,也可能象征着成熟、智慧与沧桑的人生阶段。
### 第二段:时时携步月,处处把寻春
- **时时携步月**:频繁地带着月光行走,描绘出诗人与李十一在月下同行的场景,象征着友谊的纯洁与月光的永恒。
- **处处把寻春**:到处寻找春天的踪迹,表现了诗人和李十一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和欣赏,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与和谐。
### 第三段:劲健孤茎直,疏圆六节匀,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
- **劲健孤茎直**:描绘了一根坚韧挺拔的竹子,象征着李十一坚毅的性格和高洁的品质。
- **疏圆六节匀**:竹子的节与节之间均匀分布,象征着李十一生活的规律与和谐。
- **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火山旁生长,泸水(四川一条河流)洗过的,意味着李十一经历过艰难困苦,但得到了新生与净化,象征着经历考验后的成长与转变。
### 第四段: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
- **粗细才盈手**:竹子的粗细恰到好处,能方便地握在手中,既体现了自然之物的实用性,也寓意着李十一性格上的适中与不偏不倚。
- **高低仅过身**:竹子的高度仅仅超过人的身体,寓意着李十一虽有高远的追求,但脚踏实地,适中而不过度。
### 第五段: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
- **天边望乡客**:眺望天边,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
- **何日拄归秦**:何时才能拄着竹杖回到故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重逢友人并返回家乡的强烈愿望,暗含了对生活与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具体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佳作,通过描绘自然界与人物命运的交织,传达了诗人对友情、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便以“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起笔,用简洁有力的意象勾勒出一种浓厚的历史与自然的氛围。"南诏红藤杖",红藤杖通常象征着古老、坚韧的生命力,暗示着人物经历的丰富与岁月的积淀。"西江白首人"则直白地描绘出李十一的年岁已高,白发苍苍的形象,表达了对老友岁月流逝的感慨。
接着,诗中的“时时携步月,处处把寻春”表现了李十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他以月为伴,以春为友,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情操与诗人的精神相呼应,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然后,“劲健孤茎直,疏圆六节匀”是对红藤杖的细致描绘,也是对李十一坚韧不拔性格的象征。"火山生处远,泸水洗来新"则将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巧妙结合,火山与泸水分别是象征着严峻的环境与清洗、重生的意象,既展现了李十一面对困难坚韧不屈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粗细才盈手,高低仅过身”是对红藤杖尺寸的描述,以此来衬托出李十一与红藤杖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面对自然与生活中的挑战时的从容与适应。最后,“天边望乡客,何日拄归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归乡之日的期盼,同时也寄托了对李十一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物命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老友李十一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生活、自然、故乡的深刻体悟和美好向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寓意深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