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lú shān shān xià tāng quán
题庐山山下汤泉
pǐ mǎ lái jiāo wài piān zhōu zài shuǐ bīn |
匹马来郊外 扁舟在水滨 |
kě lián chōng yǔ kè lái fǎng zǔ fēng rén |
可怜冲雨客 来访阻风人 |
xiǎo kē gū qīng xǔ xíng chú zhǔ bái lín |
小榼酤清醑 行厨煮白鳞 |
tíng bēi kàn liǔ sè gè yì gù yuán chūn |
停杯看柳色 各忆故园春 |
《题庐山山下汤泉》古诗词释义:
《题庐山山下汤泉》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一幅在庐山山下汤泉边,寒雨阻隔、舟车不便的场景下,来访者与主人相会、饮酒赏景、共忆故园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匹马来郊外,扁舟在水滨,可怜冲雨客,来访阻风人**。
- 这句描绘了场景的前半部分,一位骑着马的客人在郊外,一位在水边的小舟上的旅人。他们都是在雨中或被风雨阻隔的来访者,显示出这次会面的突然性和偶然性。
2. **小榼酤清醑,行厨煮白鳞,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
- 这句描述了会面后的情景,来访者带来了装有清酒的小榼(一种酒器),主人则准备了煮白鳞(鱼)的美味佳肴。他们暂时放下酒杯,欣赏着柳树的颜色,各自怀想着故乡的春天景象。这里不仅展现了美食与美酒的享受,也暗示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虽在异乡、但有着友情与美食相伴的温馨氛围,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乡愁与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人物的相聚与美食的共享,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题庐山山下汤泉》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题庐山山下汤泉》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对庐山山下汤泉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访客与被访者之间情感交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的哲思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
首联“匹马来郊外,扁舟在水滨”描绘出诗人出行时的情景,一匹马独自漫步在郊外,一艘小舟静静地停泊在水边,简洁的画面中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宁静。这种景象既展示了旅途的孤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然。
接着,“可怜冲雨客,来访阻风人”两句,将场景转向了汤泉附近的访客与被访者。访客“冲雨”而来,冒着风雨,表现出对友谊或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被访者“阻风”,似乎遭遇了不可抗的阻碍,难以接待客人。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的执着,也隐喻了生活中常有的困境与挑战,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坚韧与温暖。
颔联“小榼酤清醑,行厨煮白鳞”则聚焦于接待场景,通过准备酒食的细节,展现了对客人诚挚的款待之情。小榼(酒器)中的清醑(醇酒)与行厨中煮着的白鳞(鱼名,此处代指菜肴),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一片心意。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也体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停杯观柳,不仅是一种暂时的休息,更是对自然之美的品味,以及对心中故园之春的深深怀念。这一细节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对故土的思念,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活琐碎美好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共鸣。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情感细节,白居易展现了对生活哲思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美、友情、回忆等主题的细腻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