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qiū rè

秋热

作者:白居易 
dí zhú chū qí chūn     shuāng dāo pī cuì yún
笛竹出蕲春   霜刀劈翠筠
zhī chéng shuāng suǒ diàn     jì yǔ dú mián rén
织成双锁簟   寄与独眠人
juǎn zuò tǒng zhōng xìn     shū wèi xí shàng zhēn
卷作筒中信   舒为席上珍
huá rú pù xiè yè     lěng shì wò lóng lín
滑如铺薤叶   冷似卧龙鳞
qīng rùn yí chéng lù     xiān huá bù shòu chén
清润宜乘露   鲜华不受尘
tōng zhōu yán zhàng dì     cǐ wù zuì guān shēn
通州炎瘴地   此物最关身

《秋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其对一床精美的竹席的喜爱与珍惜之情。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笛竹来自蕲春(一个地名),经过霜刀(即经过精细的处理过程)切割,呈现出翠绿的竹片。

2. **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这些竹片被编织成两层锁扣的竹席,专为一人独眠时使用,以提供舒适。

3.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竹席可以卷起来,如同一封信筒,便于携带和存放;展开后,成为珍贵的卧具。

4. **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竹席表面如同铺展开的韭叶,既滑又凉,如同龙鳞一样平滑且带有凉爽感。

5. **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竹席在清晨的露水下会更加清润,而且因其材质的特性,不沾染灰尘,保持清新与光泽。

6. **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这首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通州(可能指今广西一带,为热带地区,炎热潮湿,多瘴气)这种炎热潮湿之地,这床竹席对他的身体最为重要,提供了极大的舒适与保护。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件精制竹席的珍视和对其带来的清凉、舒适感的赞赏。通过描绘竹席的质地、功能和适用环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材料独特魅力的欣赏。

《秋热》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秋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竹席的优美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秋风凉爽、竹席舒适的喜爱与赞美。整首诗以竹席为线索,串联起对季节变换、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下是逐句赏析:

1.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首句描绘了竹子生长的地方——蕲春,以及竹子被霜刀劈开的画面。笛竹,可能指的是蕲春地区生长的一种质地细腻、适合制作乐器的竹子。霜刀劈出翠绿的竹子,既展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也暗示了竹子的坚韧与美丽。

2. **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这两句描绘了竹席的制作与用途。竹席被精心编织成具有双锁图案的样式,寓意着坚固与美好。这样的竹席被寄送给一个人独处时使用的,暗示了它为使用者带来的心灵慰藉,尤其是对于那些孤独的夜晚。

3.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竹席不仅能够卷成筒方便携带,展开后则是席上之珍。这不仅体现了竹席的便携性,更突出了它作为生活之美的珍贵性,无论是在旅行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成为美好的一部分。

4. **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这两句用细腻的比喻描绘了竹席的触感与外观。像铺开的薤叶一般滑润,又如同龙鳞般冰凉,生动地展现了竹席的光滑与清凉,让人感受到它在炎炎夏日中带来的舒适与宁静。

5. **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席在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与高洁。竹席能与清晨的露水相宜,保持清新湿润;又能抵抗尘埃,保持其鲜明与华丽,象征着高雅与纯洁的生活态度。

6. **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最后两句将主题回归到诗人的生活环境——通州,一个炎热且湿气重的地方。在此环境下,竹席成为了最为重要的生活用品,不仅提供了舒适的睡眠环境,也象征着对生活的追求与适应。

综上所述,这首《秋热》不仅是一首对竹席的赞美诗,也是对自然美景、生活艺术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精妙的比喻,白居易成功地将竹席这一日常生活之物升华为艺术与情感的载体,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