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lóu
西楼
bǎi huā tíng shàng wǎn péi huí yún yǐng yīn qíng yǎn fù kāi |
百花亭上晚裴回 云影阴晴掩复开 |
rì sè yōu yáng yìng shān jǐn yǔ shēng xiāo sà dù jiāng lái |
日色悠扬映山尽 雨声萧飒渡江来 |
bìn máo yù bìng shuāng rú xuě xīn xù féng qiū yī sì huī |
鬓毛遇病双如雪 心绪逢秋一似灰 |
xiàng yè yù guī chóu wèi liǎo mǎn hú míng yuè xiǎo chuán huí |
向夜欲归愁未了 满湖明月小船回 |
《西楼》古诗词释义:
### 白居易《西楼》解析
#### 第一段:
“百花亭上晚裴回, 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 雨声萧飒渡江来。”
**解释:**
在这段诗中,诗人描绘了傍晚时分在百花亭上漫步的情景。这里的“裴回”意味着徘徊、流连,表达了一种漫步游赏、不愿离去的情绪。云影随风或隐或现,日光渐渐退去,描绘了夕阳余晖与云彩互相遮掩、变幻的景象。而“雨声萧飒渡江来”则进一步描绘了天色变晚后,江面传来淅沥的雨声,营造了一种渐入夜晚的氛围。
#### 第二段:
“鬓毛遇病双如雪, 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 满湖明月小船回。”
**解释:**
这一段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病后的他,鬓发如雪,身心俱疲。遇到秋季,那种萧瑟凄凉的感觉让他心绪如灰,充满了无力感和失落。当夜幕降临,诗人虽然想要归家,但心中却未平息的愁绪让他感到无奈。最后,湖面上满是明月,小船徐徐归航,这一幕既是画面的描写,也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归宿感。
整体来看,白居易的《西楼》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病痛和季节更迭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西楼》古诗词赏析:
《西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展现了一位诗人登临西楼时,面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让我们一同赏析这首诗的美。
### 开头两句:“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百花亭上徘徊至傍晚的情景。诗中用“裴回”一词,形象地展示了诗人漫步、流连忘返的姿态,以及对周围景色的深深留恋。而“云影阴晴掩复开”则细腻地勾勒出云层随风变化的动态美,云层时隐时现,仿佛在与诗人进行着微妙的互动,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神秘的氛围。
### 接下来两句:“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这两句继续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日色在山脉的尽头悠然洒落,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同时,雨声从江面传来,给画面带来了凉爽而清新的气息,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亲身体验那份宁静与美好。
### 中间四句:“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这两句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出诗人在病痛中的心境与秋天的凄凉。鬓毛如雪,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身体的衰弱;心绪如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疲惫。这一部分的描写,使得诗人的形象更为丰满,情感更为深刻,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悲剧色彩,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结尾两句:“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最后两句以黄昏时分诗人归家的情景结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归家的期待。在满湖明月的映照下,小船缓缓回航,将诗人的孤独与归家的渴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尾,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主题,让人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复杂和深刻。
综上所述,《西楼》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描绘,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些描绘,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与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