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ún lǐ dào shì shān jū , jiān chéng yuán míng fǔ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

作者:白居易 
xiǎo jùn dà jiāng biān     wēi lóu xī zhào qián
小郡大江边   危楼夕照前
qīng wú bēi shī dì     bái lù jué liáo tiān
青芜卑湿地   白露泬寥天
xiāng guó cǐ shí zǔ     jiā shū hé chǔ chuán
乡国此时阻   家书何处传
réng wén chén cài shù     zhuǎn zhàn yǐ sān nián
仍闻陈蔡戍   转战已三年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白居易创作,标题为“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描述了诗人在寻找李道士山居时的经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元明府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共计四句,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小郡大江边,危楼夕照前**:诗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位于一个小郡的江边,夕阳西下时,有一座高危的楼阁映照在眼帘。这里用“小郡”和“大江”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壮丽与独特。

2. **青芜卑湿地,白露泬寥天**:诗人接着描绘了所见的自然景象。青绿的草地上覆盖着低洼的湿地,白露在清冷的天空中弥漫,形成了静谧的氛围。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深切感受。

3. **乡国此时阻,家书何处传**: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样的时刻,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家书是否能顺利传达到家人手中,表达了对亲人思念和牵挂的情感。

4. **仍闻陈蔡戍,转战已三年**:最后,诗人提到听到的消息是关于陈蔡两地的边防,那里正在进行三年的战斗。这里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可能是诗人对友人元明府的担忧,因为他可能在前线,承受着战争的苦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注。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古诗词赏析: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篇,以其深远的意境、深厚的情感和严谨的结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情感抒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描述

首句“小郡大江边,危楼夕照前”,以“小郡”点明地点的偏僻,与“大江”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地理环境的广阔,又暗示了人物情感的深邃。紧接着的“危楼夕照前”,通过描绘日落时分危楼沐浴在余晖中的画面,不仅渲染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 情感交织

“青芜卑湿地,白露泬寥天”,这一联通过“青芜”、“卑湿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却又略显荒凉的画面,与上联的“危楼”相呼应,同时借“白露”、“泬寥天”(泬寥即空寂、寥远之意)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画面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深深的个人情绪,体现了白居易诗作中常见的“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 离别与思乡

“乡国此时阻,家书何处传”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与家乡、亲人之间的分离之苦。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诗人无法与亲人团聚,思念之情如同白露一般难以言喻,却又无处不在。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是白居易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体现了唐代士人普遍的“游子之思”。

### 结尾引申

“仍闻陈蔡戍,转战已三年”将视线从个人情感拉回到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上,提到了陈蔡两地的战事。这一句不仅反映了唐代边疆的紧张局势,也暗含了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苦难的关切。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个人情感更为复杂,既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又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忧虑。

### 总结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不仅展示了白居易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时的高超技艺,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结构安排,这首诗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复杂的情感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忧思。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