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ì shí wǔ
四十五
jǐn rì xíng hái xiē chí chí dú shàng shān |
尽日行还歇 迟迟独上山 |
pān téng lǎo jīn lì zhào shuǐ bìng róng yán |
攀藤老筋力 照水病容颜 |
táo xiàng zhāo jū zhù máo jiā xǔ wǎng huán |
陶巷招居住 茅家许往还 |
bǎo ān róng rǔ shì wú yì liàn rén jiān |
饱谙荣辱事 无意恋人间 |
《四十五》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每句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生活状态。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尽日行还歇,迟迟独上山,**: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一天中不断行走、休息,然后慢慢地独自登上山。这里,“尽日”意味着整日,“行还歇”则表示行走和休息的循环,体现了诗人孤独、连续的行进状态,可能在寻求内心的平静或逃避现实。
2. **攀藤老筋力,照水病容颜,**:通过“攀藤”和“老筋力”的描述,暗示了诗人身体的衰老和力量的减弱,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努力。同时,“照水病容颜”则通过水面的反射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病而显得苍老、疲惫的面容。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省,同时也反映了面对岁月和病痛的无奈。
3. **陶巷招居住,茅家许往还,**:这里提到了“陶巷”和“茅家”,“陶巷”可能指的是一种归隐或与世无争的生活环境,暗示诗人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简单生活的向往。而“茅家”则是隐喻,表示诗人与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有某种联系或向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可能渴望回归自然、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
4. **饱谙荣辱事,无意恋人间,**: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经历丰富、看透世事的成熟态度。诗人可能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荣华与屈辱都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最后“无意恋人间”则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牵绊,对人间的纷争与争斗不再感兴趣,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自由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行迹、感受和内心世界,反映了其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四十五》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四十五》是一首七言律诗,充满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世事的洞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尽日行还歇,迟迟独上山”**,直接描绘了诗人的独行画面,既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意境,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尽日"表明行走在时间的长河中,"迟迟"则描绘出独自登山的缓慢与深思。这种行与歇的交替,仿佛是人生的常态,行进中找寻着自己的方向,同时在休憩中反思。
2. **颔联“攀藤老筋力,照水病容颜”**,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境遇。"攀藤"不仅是一种体力活动,更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与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岁月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老筋力"与"病容颜"则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即便是在自然的怀抱中,也无法逃脱时间的侵蚀。
3. **颈联“陶巷招居住,茅家许往还”**,转而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居住之所,陶巷与茅家的结合,既是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这里展现了诗人对逃离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4. **尾联“饱谙荣辱事,无意恋人间”**,总结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饱谙"一词,表明诗人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荣辱得失,"无意恋人间"则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对人生深刻体悟的表达,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四十五》通过描绘诗人独自行走在自然中的画面,结合内心的独白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岁月、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