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ì wēi zhī

忆微之

作者:白居易 
yǐ shí pān luó xiē bìng shēn     qīng qióng zhú zhàng bái shā jīn
倚石攀萝歇病身   青筇竹杖白纱巾
tā shí huà chū lú shān zhàng     biàn shì xiāng lú fēng shàng rén
他时画出庐山障   便是香炉峰上人

《忆微之》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忆微之》一诗,虽然标题中提到"微之",但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个人,因此我们主要解析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情感表达。

1. **倚石攀萝歇病身, 青筇竹杖白纱巾**:
- **倚石攀萝歇病身**:这句描述了一种在自然中疗愈的场景。"倚石"意味着靠着山石,"攀萝"则是在藤蔓上爬行,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安宁和放松的动作。"歇病身"则暗示着在劳累或疾病中寻求恢复的过程,可能是远离尘嚣的身心调养。
- **青筇竹杖白纱巾**:进一步描述了行人的装束。"青筇竹杖"是竹制的长杖,用作徒步的辅助工具,也象征着亲近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白纱巾"则是清雅的头巾,整体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

2. **他时画出庐山障, 便是香炉峰上人**:
- **他时画出庐山障**:这里的"庐山障"可以理解为描绘庐山的画作,"他时"则意味着未来某个时候。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象着将庐山的壮丽景色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暗示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 **便是香炉峰上人**:最后一句中的"香炉峰"是庐山的一座著名山峰,有着"香炉峰"的美称。"便是香炉峰上人"意味着在未来的画作中,那位描绘庐山景色的画家就像是站在香炉峰上的人,直接与自然连接,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在自然中的平静生活、利用绘画描绘自然美景以及向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可能对与自然相通、获得心灵平静的追求。

《忆微之》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忆微之》诗,表达的是一种对过往生活与人的深沉回忆与怀念之情,以自然的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为载体,寄托着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倚石攀萝歇病身”**,描绘了一幅独行山间的图景。"倚石"和"攀萝"是自然景物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主人公身体不佳的状态。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疲惫与孤寂。通过这种环境描写,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2. **“青筇竹杖白纱巾”**,这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片段。使用“青筇”竹杖和“白纱巾”这样的简朴物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朴素风格,也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些日常细节,诗人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

3. **“他时画出庐山障”**,将目光转向未来的想象。这句话暗示了诗人不仅在现实中怀念,更在心灵深处对未来进行设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香炉峰上的画家一样,将美好的自然与回忆定格在画作之中。这里通过庐山这一中国名山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加深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4. **“便是香炉峰上人”**,最后这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想象中的重逢。通过将自己比作“香炉峰上人”,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微之,即元稹,白居易的好友)的深情厚谊和对二人共赏美好事物的憧憬。这种想象中的重逢,不仅充满了浪漫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忆微之》诗通过自然景物、日常细节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巧妙地融合了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传递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