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ān yuè sān rì dēng yǔ lóu jì yǔ sān shí èr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作者:白居易 
cǎo xiāng shā nuǎn shuǐ yún qíng     fēng jǐng lìng rén yì dì jīng
草香沙暖水云晴   风景令人忆帝京
hái shì wǎng nián chūn qì wèi     bù yí jīn rì bìng xīn qíng
还似往年春气味   不宜今日病心情
wén yīng shù xià shěn yín lì     xìn mǎ jiāng tóu qǔ cì xíng
闻莺树下沈吟立   信马江头取次行
hū jiàn zǐ tóng huā chàng wàng     xià guī míng rì shì qīng míng
忽见紫桐花怅望   下邽明日是清明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古诗词释义: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这一天登楼远眺,怀念京都和友人的情感。下面逐段解释每句话的含义:

1. **草香沙暖水云晴, 风景令人忆帝京**。诗句描述的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草地上散发着香气,沙地温暖,水面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明亮,这样的景色让诗人心生怀想,想起了首都的风光。

2. **还似往年春气味, 不宜今日病心情**。诗人感叹眼前的春景虽然与往年相似,但因为自己此刻的病态心情,这样的美景反而不能让他感到快乐。这里的“往年春气味”指的是往年的春天气息,而“今日病心情”则是指他当前的健康状况不佳,心情欠佳。

3. **闻莺树下沈吟立, 信马江头取次行**。在树下,诗人听到了黄莺的啼鸣,他在树下静静地站立沉思。随后,他让马自己在江边闲逛,随性而行。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随性,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4. **忽见紫桐花怅望**。在行进中,诗人忽然看见了紫桐花,不禁心生惆怅。紫桐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短暂而易逝的美好事物,让诗人产生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5. **下邽明日是清明**。最后,诗人提到了清明节即将到来,下邽是诗人故乡的所在地。这句话不仅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也勾起了他对故乡和过往时光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美景与诗人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当下健康状况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描绘景象**:“草香沙暖水云晴”,以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清新的草香和温暖的沙滩为背景,营造出一个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温馨的情感基调。

2. **忆念之情**:“风景令人忆帝京”,诗人借春日美景勾起了对京城(这里指当时的首都长安)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帝京”不仅是实指京城,也暗含对理想生活、盛世时光的向往。

3. **对比与反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这两句通过“往年”与“今日”、“春气味”与“病心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景色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往年春日的美好与今日因病心情的不快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现实与回忆之间的落差,以及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感慨。

4.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漫步于自然景致中,树下黄莺鸣叫,诗人凝神思考的场景。这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也暗示了他在思考生活、感情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5. **结尾的触动**:“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诗人忽然看见紫桐花开,引发了他的感慨与怀想。下邽,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者与诗人有特殊情感联系的地方。清明节的到来,更是触动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里的结尾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情感的对比与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白居易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呈现出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