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lín sì táo huā
大林寺桃花
kě lián yán sè hǎo yīn liáng yè jiǎn hóng jiān huā pū shuāng |
可怜颜色好阴凉 叶翦红笺花扑霜 |
sǎn gài dī chuí jīn fěi cuì xūn lóng luàn dā xiù yī shang |
伞盖低垂金翡翠 熏笼乱搭绣衣裳 |
chūn yá xì zhù qiān dēng yàn xià ruǐ nóng fén bǎi hé xiāng |
春芽细炷千灯焰 夏蕊浓焚百和香 |
jiàn shuō shàng lín wú cǐ shù zhǐ jiào táo liǔ zhàn nián fāng |
见说上林无此树 只教桃柳占年芳 |
《大林寺桃花》古诗词释义: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独特景象的赞美。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可怜颜色好阴凉, 叶翦红笺花扑霜, 伞盖低垂金翡翠, 熏笼乱搭绣衣裳**:
这四句诗描绘了大林寺桃花的美丽与生动。首句“可怜颜色好阴凉”表达了作者对桃花颜色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桃花在绿树荫下显得格外清新、凉爽。接着,“叶翦红笺花扑霜”将桃花比作剪成红色信笺的花瓣,仿佛霜雪扑面,强调了桃花的鲜艳与霜雪的洁白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之后,“伞盖低垂金翡翠”中,“伞盖”指的是桃花的密集和花朵形态,比作低垂的金翡翠,突出了桃花的密集和金碧辉煌的质感。最后,“熏笼乱搭绣衣裳”通过比作熏笼和乱搭的绣衣裳,进一步增强了桃花的香气与色彩的丰富感。
2. **春芽细炷千灯焰, 夏蕊浓焚百和香**:
这两句诗继续描述桃花的盛景。前一句“春芽细炷千灯焰”以“春芽”比喻桃花初绽的小花,想象它们像细小的灯芯一样点亮,展现出春天桃花盛开的热闹景象。后一句“夏蕊浓焚百和香”则将桃花比作在夏日里浓郁燃烧的多种香料,强调了桃花的香气浓郁且多样,仿佛汇聚了整个夏季的香气。
3. **见说上林无此树, 只教桃柳占年芳**: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比来突出大林寺桃花的独特与珍贵。前一句“见说上林无此树”表达了对大林寺桃花的珍稀和独特的肯定,意味着在长安的上林苑这样的名胜之地也难以见到这样美丽的桃花。后一句“只教桃柳占年芳”则用桃柳的春天代表来暗示了大林寺桃花在四季中独特的地位,强调了它不仅是春季的象征,更是整个年间的美好与活力的代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林寺桃花的美丽与独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向往。
《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大林寺桃花》通过对大林寺桃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不屈精神的赞美。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桃花的美丽与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与“上林无此树”的比较,体现了对桃花独特魅力的欣赏与赞叹。
首句“可怜颜色好阴凉”便以“可怜”二字开篇,赋予桃花以情感色彩,仿佛在赞赏其美丽的外表与令人愉悦的凉爽。接着,诗人通过“叶翦红笺花扑霜”一句,将桃花的叶比作剪裁精细的红纸,花瓣则像是霜中的花朵,描绘出桃花在晨光或月色下宛如冰霜覆盖的美丽景象。
“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两句,使用比喻手法,将桃花比作低垂的伞盖,点缀着金翠般的色彩,如同精美的绣品随意搭在熏笼上,展现了桃花在树上的繁茂与动态之美。
“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则进一步展现了桃花在不同季节的特有景象。春芽细小如千盏灯火,夏蕊浓香犹如燃烧的百种香料,生动地描绘了桃花在春、夏两季的独特魅力。
最后一句“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大林寺桃花独特性的赞叹。作者认为,桃花在大林寺的独特绽放,不仅在春季与桃柳争艳,更是别具一格,展现了桃花独有的生命力与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中桃花的美丽与生机,更蕴含了对生命独特魅力的欣赏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人文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