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ò xiàn dōng chí
箬岘东池
yǔ guò chén āi miè yán jiāng dào jìng píng |
雨过尘埃灭 沿江道径平 |
yuè chéng cán yè chū rén chèn zǎo liáng xíng |
月乘残夜出 人趁早凉行 |
jì lì xián yín dòng míng méng àn sī shēng |
寂历闲吟动 冥蒙暗思生 |
hé táng fān lù qì dào lǒng xiè quán shēng |
荷塘翻露气 稻垄泻泉声 |
sù quǎn wén líng qǐ qī qín jiàn huǒ jīng |
宿犬闻铃起 栖禽见火惊 |
lóng lóng yān shù sè shí lǐ shǐ tiān míng |
昽昽烟树色 十里始天明 |
《箬岘东池》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箬岘东池》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幽的自然景象,从清晨到黎明的时段变化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 雨过尘埃灭, 沿江道径平
雨后的尘埃被洗净,江边的小径变得平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这里的“灭”字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尘埃消失的景象,“平”字则让人感受到小径的整洁与平顺。
### 月乘残夜出, 人趁早凉行
月光趁着残夜尚未完全消散的时刻升起,人们趁着清晨的凉爽,开始他们的行程。这里用“乘”和“趁”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月与人的互动关系,以及生活的节奏感。
### 寂历闲吟动, 冥蒙暗思生
在寂静的环境中,诗人或独自吟唱,思绪在内心深处缓缓流动。这里的“寂历”传达出一种空旷、清寂的感觉,“冥蒙暗思”则形容思绪的深沉与朦胧。
### 荷塘翻露气, 稻垄泻泉声
荷塘中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闪动,稻田间的泉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两句通过“翻”和“泻”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 宿犬闻铃起, 栖禽见火惊
宿眠的狗听见铃声响起,便立刻起身。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见到火光,受到惊吓飞走。这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动物的自然本能反应,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
### 曛昽烟树色, 十里始天明
天色渐亮,远处的烟树蒙蒙,朦胧的树影在晨光中逐渐清晰。从“十里始天明”可以看出,从远处到近处,天色的变亮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对宁静、淡泊生活态度的向往。
《箬岘东池》古诗词赏析:
《箬岘东池》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大自然中闲步所感,充满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和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切领悟。通过其描绘的景物和情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的美:
### 题材与意境
- **自然与静谧**:诗人描绘的是雨后的自然景象,尘埃被雨水清洗一新,沿江的路径显得格外平缓。这种清新的环境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清新的基调。
- **时间的流转**:从“残夜”到“早凉”,再到“始天明”,时间的流动被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生命的周期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 语言与技巧
- **形象生动**:通过“月乘残夜出”、“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等句子,诗人使用了生动的形象,使得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诗中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情感与思考**:“寂历闲吟动”、“冥蒙暗思生”等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深思,他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契机。
### 结构与韵律
- **结构紧凑**:每两句形成一个小的意象群,如雨后、月出、行人的动态,自然景象的静谧,与人的活动交织,结构紧密而有序。
- **韵律和谐**:白居易的诗多注重音韵之美,这首诗在平仄、押韵上也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感,使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诗的音乐性。
### 总结
《箬岘东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的自然画卷,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诗的语言、意境和结构,白居易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富有思考的自然世界,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