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 ài sì
遗爱寺
shān zhāi fāng dú wǎng chén shì mò xiāng réng |
山斋方独往 尘事莫相仍 |
lán yú cí ān mǎ zī tú huàn yǒu péng |
蓝舆辞鞍马 缁徒换友朋 |
cháo cān wéi yào cài yè bàn zhǐ shā dēng |
朝餐唯药菜 夜伴只纱灯 |
chú què qīng shān zài qí yú biàn shì sēng |
除却青衫在 其馀便是僧 |
《遗爱寺》古诗词释义:
《遗爱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诗魔”、“诗王”。他的诗歌多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自然、人性的深刻洞察。下面是对《遗爱寺》一诗的逐段解释:
**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除却青衫在,其馀便是僧。**
1. **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
意思是说他前往山中的禅房,内心想要独处,远离世俗的纷扰与尘世的烦恼,不被世俗之事所困扰。
2. **蓝舆辞鞍马,**
"蓝舆"指的是乘船出行,"辞"是告别,"鞍马"则是指骑马出行。这句话表达他放弃了坐车或骑马的交通方式,可能是为了追求更贴近自然,或是为了省去一些世俗的繁文缛节,选择更简单、清静的出行方式。
3. **缁徒换友朋,**
"缁徒"指的是僧侣,"换"在这里意为替换,表示他更换了朋友的类型,从世俗的朋友变成了僧侣,也就是换成了与禅宗和佛教修行有关的同伴。
4. **朝餐唯药菜,**
"朝餐"是指早饭,"唯"表示仅仅,"药菜"指的是中医所用的蔬菜,用来养生或辅助治疗。这里说明他的饮食简单,只吃对身体有益的蔬菜,反映了他对生活质朴、注重养生的态度。
5. **夜伴只纱灯,**
"夜伴"表示夜晚陪伴,"纱灯"是轻薄透明的灯罩,以纱制成,提供微弱的光线。这句话说明夜晚他的陪伴是微弱的灯光,表现出生活的简朴和宁静。
6. **除却青衫在,其馀便是僧。**
"青衫"在中国古代,文官的官服常为青色,此处代表官服。"除却"表示除掉,"其余"是指剩下的。这句话意味着除去官服,其他的都像是僧侣的生活,即他已经超脱了世俗的身份和地位,过着与世无争、与僧侣无异的生活,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升华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辞别尘世、独往山中,与僧侣为伴、简朴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的愿望。
《遗爱寺》古诗词赏析:
《遗爱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展现了一位高士独往深山,摒弃尘世纷扰,与自然和僧侣为伴的隐逸生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描绘了诗人的独往之行与尘世的解脱:
“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开篇便道出了诗人欲独自前往山中静修,远离尘世烦恼的决心。这里的“山斋”象征着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之地,“独往”则强调了诗人追求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描述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景与变化:
“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诗人放弃了传统出行的马匹和鞍车,选择了更为简单质朴的“蓝舆”,一种较轻便的交通工具,这种转变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摒弃和对清贫生活的追求。与之相伴随的是“缁徒”的出现,佛教徒穿着的缁衣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周围友人身份的转变,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详述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日常:
“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除却青衫在,其馀便是僧”,诗中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细节:清晨,他以药菜为食,这不仅是对素食的推崇,也是对清心寡欲生活的体现;夜晚,他只有纱灯相伴,既节俭也营造了宁静的氛围。除了一袭青衫,他与僧侣无异,表达了他对僧侣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态度的追求。
### 结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物质的淡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诗人不仅是在描绘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在表达一种对内心自由和精神境界的向往。这种对超然物外生活的追求,在唐诗中尤为突出,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摆脱尘世束缚、追求心灵纯净的普遍愿望。
### 总结:
《遗爱寺》通过对诗人独往山中、与僧侣为伴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隐逸生活、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不仅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有对内心自由、精神超脱的深刻思考,是白居易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诗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