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 jūn yuàn
昭君怨
shēng shì hú ér dàn shé yǔ chóu rú sāi yuè hèn biān yún |
声似胡儿弹舌语 愁如塞月恨边云 |
xián rén zàn tīng yóu méi liǎn kě shǐ hé fān gōng zhǔ wén |
闲人暂听犹眉敛 可使和蕃公主闻 |
《昭君怨》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名为《昭君怨》的诗,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昭君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各句的逐段解释:
1. **声似胡儿弹舌语**:这句话描写了昭君的歌声仿佛胡人的口音,以“弹舌语”形容她的歌声如同胡人用舌头轻弹出来的声音,可能寓意昭君的歌声带着异域之感,同时也暗示着她的命运与胡人国度紧密相关,或许是在描述她被迫远嫁胡人时的情形。
2. **愁如塞月恨边云**:这里将昭君的愁绪比作边塞之上的明月,月亮本身象征着孤独与哀愁,而“恨边云”则进一步表达了昭君对边塞之地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蕴含着对边境战争与分离之苦的怨恨。
3. **闲人暂听犹眉敛**:此句表达了即使是一个闲散之人,听到昭君的歌声也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表示深深的同情与感伤。这里的“闲人”可能象征着社会上那些心地善良、易于动情的人,他们被昭君的歌声所触动,展现了人性中对美好与悲惨命运的共情。
4. **可使和蕃公主闻**:最后,诗人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昭君作为和蕃公主的歌声能够被听见,那么她的一生或许会有所不同。这里不仅是对历史人物昭君命运的一种感慨,也是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呼唤。希望和平能够带来不同的命运,避免国家间的战争与人民的离散,让人们能够共享安宁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平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昭君怨》古诗词赏析:
《昭君怨》是白居易的一首诗,通过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想象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于历史的深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声似胡儿弹舌语**:开头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昭君的声音比喻为胡儿弹舌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或许在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听起来,既新奇又有些许异国情调,暗示了昭君作为宫女身份的特殊性和她背后来自异域的背景。
2. **愁如塞月恨边云**:此句进一步深化了昭君的形象。"愁如塞月",将昭君的愁绪比喻为边塞之夜空中的月亮,既孤寂又深沉,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和孤独。"恨边云"则是将她的恨意与边塞的云彩相联,云彩的飘渺与变化无常,仿佛预示着昭君命运的不可预知和她对命运无奈的抗争。
3. **闲人暂听犹眉敛**: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画面,想象着一个“闲人”在听昭君的诉说时,眉头紧锁,显示出对昭君故事的同情和沉思。这里的“闲人”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这一设定,拉近了诗人、读者与昭君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情境中,一同感受到了昭君的痛苦和无奈。
4. **可使和蕃公主闻**: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假设昭君作为和蕃公主的身分,若是听到这样的诉说,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这一问既是对昭君命运的深沉反思,也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这一句,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还扩展到了对国家和民族和平的期待。
整体来看,《昭君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正义和同情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