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 wèn shān shí liú
戏问山石榴
zì cóng kǔ xué kōng mén fǎ xiāo jǐn píng shēng zhǒng zhǒng xīn |
自从苦学空门法 销尽平生种种心 |
wéi yǒu shī mó jiàng wèi dé měi féng fēng yuè yī xián yín |
唯有诗魔降未得 每逢风月一闲吟 |
《戏问山石榴》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戏问山石榴》充满了自省和幽默的意味,让我们一起来逐段解释其意思:
### 自从苦学空门法
这里,作者提到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努力学习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佛教强调空性的理解,即认为世间万物都无固定的实体和自性,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最终归于无常。这句表明了作者在追求精神上的纯净和超越物质世界的过程。
### 销尽平生种种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经过多年的修行和努力,已经消除了以往种种杂乱无章的心念和欲望,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趋于平静和空灵的状态。这是对修行成果的自我肯定,强调了心灵上的进步和升华。
### 唯有诗魔降未得
在这句中,“诗魔”比喻对诗歌创作的极度热爱和痴迷,就像恶魔一样难以抗拒。作者承认,尽管他在精神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诗歌的创作欲望依旧强烈,就像恶魔一样困扰着他,无法完全摆脱。这体现了诗人与艺术之间的深刻情感纽带,以及在精神追求与艺术创作之间难以调和的内在冲突。
### 每逢风月一闲吟
最后,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美好的自然景色或特定的情境下,会自然而然地吟诗抒怀。风月在这里代表了美好、宁静的自然景象或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吟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通过诗歌与世界、与自我对话的常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在追求精神解脱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在面对内心的冲突时的自我反思和幽默态度。
《戏问山石榴》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戏问山石榴》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通过戏谑的手法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学习佛教、追求心灵净化的历程。"苦学空门法"意味着他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教义,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消除世间杂念。"销尽平生种种心"则是对自己过去种种世俗欲望与杂念的彻底消除,体现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2."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的另一种精神追求。"诗魔"在这里比喻对诗歌创作的强烈欲望,尽管他通过修行试图摆脱世间的诱惑与束缚,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却始终难以割舍。"每逢风月一闲吟"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心有所感,便不由自主地吟诗抒怀的场景,体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作为文人的双重生活追求——一是对佛教精神境界的追求,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二是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即使在试图远离世俗时,也无法完全割舍这份对美的捕捉与表达。这种内心的矛盾与和谐并存的描绘,使得这首诗既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又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