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ún guō dào shì bù yù

寻郭道士不遇

作者:白居易 
huǒ zhái jiān áo dì     shuāng sōng cuī shé shēn
火宅煎熬地   霜松摧折身
yīn zhī qún dòng nèi     yì sǐ bù guò rén
因知群动内   易死不过人

《寻郭道士不遇》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题目为“寻郭道士不遇”,通过白居易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生命、死亡与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诗句逐段解释:

### 火宅煎熬地, 霜松摧折身

这两句诗以“火宅”和“霜松”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苦难与脆弱。

- **火宅煎熬地**:“火宅”本为佛教用语,象征充满烦恼与痛苦的世间。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苦难与煎熬,暗示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痛苦。
- **霜松摧折身**:“霜松”指的是在严寒中折断的松树,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易逝。通过“霜松”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生命在自然的严酷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损失与摧毁。

### 因知群动内, 易死不过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洞察以及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 **因知群动内**:“群动”指的是万物,这里的“因知”暗示了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群动内”,诗人将自己置于万物之中,强调生命的普遍性。
- **易死不过人**:这一句揭示了生死的普遍性,意思是生命无论对于哪一种生物来说,死亡都是最终的结果,没有例外。通过这一深刻的理解,诗人展现出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也暗示了对于未知世界的接受与平静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中的苦难、脆弱与普遍的生死规律,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和哲学洞察。

《寻郭道士不遇》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寻郭道士不遇》以深刻的生命哲思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从多个角度切入,探讨了生命、生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诗的前两句“火宅煎熬地, 霜松摧折身”,采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人比作在烈火中煎熬的大地,以及在严霜中被摧折的松树,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界中的生存压力。这里的“火宅”和“霜松”既是自然界中的景象,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象征,暗示了人生如火之煎熬、严冬之摧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接下来的两句“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则从哲学层面探讨生死。诗人通过类比自然界的生命形态,如火宅中煎熬的大地和霜冻中摧折的松树,最终得出结论:在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中,死亡对于所有生命而言都是自然且普遍的,人也难以例外。这种生死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手法,不仅描绘了生命与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白居易以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生死观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感受到生命之美的同时,也反思人生的真谛和存在的意义。

总的来说,《寻郭道士不遇》不仅是一首抒发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思考之作,通过对生命、死亡、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观。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