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g wēi zhī ( shí èr nián bā yuè èr shí rì yè )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yī cóng zé pàn wèi qiān kè liǎng dù jiāng tóu sòng mù chūn |
一从泽畔为迁客 两度江头送暮春 |
bái fà gèng tiān jīn rì bìn qīng shān bù gǎi qù nián shēn |
白发更添今日鬓 青衫不改去年身 |
bǎi chuān wèi yǒu huí liú shuǐ yī lǎo zhōng wú què shǎo rén |
百川未有回流水 一老终无却少人 |
sì shí liù shí sān yuè jǐn sòng chūn zhēng de bù yīn qín |
四十六时三月尽 送春争得不殷勤 |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梦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悼念挚友元稹(微之为其字)所作。全诗通过追忆过往与反思当下,表达了对挚友的深深怀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 一从泽畔为迁客, 两度江头送暮春
- **泽畔为迁客**:这里指元稹因参与反对权贵的革新运动而被贬谪,与诗人白居易的经历相似。诗人以“迁客”自比,表达自己和元稹同样遭受政治打击的共同命运。
- **两度江头送暮春**:元稹两次被贬至江边,诗人两次在江边目送元稹离开。这里的“暮春”不仅指季节,也暗喻了人生的暮年和友情的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元稹离开的不舍与悲伤。
### 白发更添今日鬓, 青衫不改去年身
- **白发更添今日鬓**: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的白发增加了,形象地表现出年龄的增长和时光的无情。
- **青衫不改去年身**:尽管外貌变化了,但作为诗人身份和青衫的象征,表达了一种即使经历变故,仍坚守自我身份和志向的决心。
### 百川未有回流水, 一老终无却少人
- **百川未有回流水**:引用古人对于流水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观念,暗示时光不可逆转,比喻人生无法回到过去。
- **一老终无却少人**:表达老年人无法找回年轻时的时光,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人生的短暂。
### 四十六时三月尽, 送春争得不殷勤
- **四十六时三月尽**:点明元稹被贬的时间是三月,此处是通过回忆特定时点来表达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 **送春争得不殷勤**: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内心充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元稹的不舍。通过“殷勤”一词,表达了对挚友离去的深情厚谊和无法遏制的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形象和比喻,不仅展现了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也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梦微之》充分展示了他深沉的情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与主题**: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的“迁客”一词,既指诗人自己经历的贬谪,也暗示了对好友的处境的关切,体现了深厚的友情。而“送暮春”则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以及对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的感叹。
2. **语言与结构**:诗歌语言平实而富含深意,每个句子都充满了情感。首句“一从泽畔为迁客”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个人经历,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定下基调。接下来的“两度江头送暮春”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连,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四季的更替。
3. **对比与象征**:诗中“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一句,通过“白发”与“青衫”的对比,既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诗人的老去,也暗示了社会地位或境遇的相对稳定性。这里,“青衫”象征着诗人的身份,而“白发”则是时间流逝、人生老去的象征。
4. **情感深化**:诗人接着写道“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这一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生命状态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生命不可逆的感慨和对时间无情的无奈。同时,这也是对“老去”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的直接揭示。
5. **结句的深化主题**:最后一句“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直接表达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在“四十六时”中,诗人将个人的思绪与季节的变换结合,强调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即将来临的季节变化的深深关注。这里的“殷勤”一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也暗含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对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的哀愁。
综上所述,这首《梦微之》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意象描绘以及深沉的哲思,展现了白居易对友情、时间、自然和生命深刻的感悟,是一首情感丰富、内涵深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