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wén lǐ shàng shū bài xiāng , yīn yǐ cháng jù jì hè wēi zhī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作者:白居易 
shēn shān lǎo qù xī nián huá     kuàng duì dōng xī yě pí pá
深山老去惜年华   况对东溪野枇杷
huǒ shù fēng lái fān jiàng yàn     qióng zhī rì chū shài hóng shā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huí kàn táo lǐ dōu wú sè     yìng dé fú róng bú shì huā
回看桃李都无色   映得芙蓉不是花
zhēng nài jié gēn shēn shí dǐ     wú yīn yí dé dào rén jiā
争奈结根深石底   无因移得到人家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用来表达对好友李尚书(李绛)拜相的祝贺。下面逐段解释诗意:

1. **深山老去惜年华, 况对东溪野枇杷**:这句诗表达诗人年纪已大,对时光流逝感到惋惜。在深山中,面对东溪旁的野生枇杷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

2.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描绘了早晨阳光照耀下,枫树(“火树”)在微风中摇曳,红叶如火焰般翻滚,而“琼枝”(比喻晶莹剔透的枝条)在日光下照耀下,晒干的红色纱布般的叶子显得格外美丽。

3. **回看桃李都无色, 映得芙蓉不是花**:诗人站在枫树和枇杷树之间,回望那些曾经繁盛的桃树和李树,现在看来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相比之下,映衬在这些背景中的野生枇杷花,更是显得独特和引人注目,仿佛不再是普通的花朵。

4. **争奈结根深石底, 无因移得到人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枇杷树根深石底、难以移动的困境的感慨。用枇杷树比喻李尚书的处境,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惋惜,同时也暗示了对朋友无法轻易离开其深植的环境(可能是官场或某种特殊的社会地位)的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深山中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对友人的祝贺之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深沉哲理的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背景与意义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得知李尚书被任命为宰相后,为表达祝贺之意而作。诗中不仅包含了对李尚书的祝贺之情,也反映了白居易自身对仕途与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诗歌结构与内容
1. **首联:“深山老去惜年华, 况对东溪野枇杷”**
这两句话首先描绘了诗人身处深山之中,岁月已逝,对时光流逝感到惋惜的情境。同时,诗人以“东溪野枇杷”为背景,暗示着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为整首诗的情感定下了基调。

2. **颔联:“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这两句描绘了火树在风中翻动,如同火焰般热烈;日出时分,琼枝(可能是象征性的美丽事物)晒着红纱,色彩斑斓,形象生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喻李尚书新任宰相,前程似锦,如火树琼枝般光辉夺目。

3. **颈联:“回看桃李都无色, 映得芙蓉不是花”**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桃李(可能是比喻世俗之事)与芙蓉(象征高洁的品质)进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落差的感慨。桃李因浅薄而显得暗淡,而芙蓉在与之对比后,反而更加显现出其高洁之美。这不仅是对李尚书高尚品德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4. **尾联:“争奈结根深石底, 无因移得到人家”**
最后两句诗用了形象的比喻,说一些美好事物(暗指李尚书)虽然具有非凡的品质,但由于根基深厚(喻指其根植于深厚的道德与能力之中),难以被轻易地“移”到其他人的心中。这不仅表达了对李尚书的敬仰,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改变社会风气的无奈和渴望。

### 总结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思考。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也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