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ān zhōng xì wèn wéi shì yù

山中戏问韦侍御

作者:白居易 
yōu rén hé chǔ kě xiāo yōu     bì wèng hóng lán pén shuǐ tóu
忧人何处可销忧   碧瓮红栏湓水头
cóng cǐ xún yáng fēng yuè yè     cuī gōng lóu tì yǔ gōng lóu
从此浔阳风月夜   崔公楼替庾公楼

《山中戏问韦侍御》古诗词释义:

《山中戏问韦侍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白居易戏谑地与韦侍御进行了一番问答,探讨了忧愁与慰藉、自然与人文、历史与记忆等主题。下面逐段解释诗词的含义:

### 首句:“忧人何处可销忧, 碧瓮红栏湓水头。”

“忧人”指的是心怀忧愁的人。“何处可销忧”表达的是寻找忧愁解脱之所在的问题。在这首诗的开头,白居易似乎在向韦侍御提问,询问在何处能够消除内心的忧愁。碧瓮红栏,描绘了一幅碧绿的瓮和鲜艳的栏杆映衬的景象,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暗示着人们可以通过自然的美景来暂时忘却忧愁。湓水头,即湓江的源头,泛指江边,意为一个可以放松心灵、接近自然的地方。

### 中间两联:“从此浔阳风月夜,崔公楼替庾公楼。”

“浔阳”是古地名,现在指江西省九江市。在白居易的时代,浔阳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两句诗则是对历史中著名人物所建的楼阁的提及,崔公楼与庾公楼分别指的是崔颢的楼(崔公楼)与庾信的楼(庾公楼)。白居易在这里使用了“从此”来指明一个转变,意味着韦侍御之后的某个时期,将会以浔阳的风月(即美丽的风景与夜晚的景色)为背景,选择在崔公楼而非庾公楼下度过。这里的转折隐含着一种对过去与未来的对比,暗示韦侍御可能在经历某些转变或选择后,对过去的事情有所释怀,也有可能是白居易对韦侍御的一种祝愿,希望他能找到新的乐趣和慰藉。

### 尾句:“忧人何处可销忧, 碧瓮红栏湓水头, 从此浔阳风月夜, 崔公楼替庾公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韦侍御忧愁的提问与最后的选择,展现了一种从忧郁到释怀的心路历程。诗中自然风光的描绘,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对转变的期待,共同构建了一个寻求心灵慰藉与自我解脱的主题。通过这种戏谑与探讨的方式,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友人韦侍御的关怀,也寄托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中戏问韦侍御》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山中戏问韦侍御》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既体现了诗人对韦侍御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担忧与思考。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感表达**: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韦侍御的关心之情。"忧人何处可销忧"这句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韦侍御因忧虑而产生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社会、对时局的忧虑。"碧瓮红栏湓水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暗示韦侍御所在之地的环境优美,但并未能真正解除忧虑,反映出环境虽美,忧虑犹存的现状。

2. **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描写,如"碧瓮红栏湓水头",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湓水头的碧绿与红栏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美好的期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富有层次。

3. **对比手法**:“从此浔阳风月夜,崔公楼替庾公楼”这句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将“崔公楼”与“庾公楼”进行比较。其中“崔公楼”可能象征着新的、可能带来希望的变革或者象征新的领导者的建筑,而“庾公楼”可能代表过去或者传统的权威象征。这句话暗示了对韦侍御和整个社会未来的希望,以及对变革的期待。

4. **主题深化**:全诗通过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不仅表达了对韦侍御的深切关怀,也蕴含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种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山中戏问韦侍御》不仅是一首对友人的关怀之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社会、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变革和希望的寄托。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