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uì yín èr shǒu

醉吟二首

作者:白居易 
dì chéng xíng lè rì fēn fēn     tiān pàn qióng chóu wǒ yǔ jūn
帝城行乐日纷纷   天畔穷愁我与君
qín nǚ xiào gē chūn bú jiàn     bā yuán tí kū yè cháng wén
秦女笑歌春不见   巴猿啼哭夜常闻
hé chǔ pí pá xián shì yǔ     shuí jiā guō duò jì rú yún
何处琵琶弦似语   谁家呙堕髻如云
rén shēng duō shǎo huān yú shì     nà dú qiān fēn wú yī fēn
人生多少欢娱事   那独千分无一分

《醉吟二首》古诗词释义:

《醉吟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作。这首诗分两段,通过对比帝都的繁华与他自己的困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 第一段

**帝城行乐日纷纷, 天畔穷愁我与君,**

帝都长安的繁华生活一天比一天热闹,而我在远方的天边,与你一同经历着贫穷和忧愁。这里,诗人将自己与朋友置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一是在帝都长安享受繁华与乐事,一是在遥远的天边遭受困苦和愁闷。这种对比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和个人命运的不公。

**秦女笑歌春不见, 巴猿啼哭夜常闻,**

在帝都,春风中秦地女子的欢笑与歌声已难以寻觅,只有在夜晚,巴地的猿猴悲鸣声常回荡在耳畔。秦、巴两地分别代表帝都与远离帝都的地方,诗人通过秦女和巴猿的象征,进一步加深了对比,表达了远离帝都后生活的一片荒凉与孤寂。

**何处琵琶弦似语, 谁家呙堕髻如云,**

何处传来琵琶的乐声,仿佛在诉说着千言万语?又在谁家,女子的发髻犹如云彩般缭绕,美不胜收。琵琶的乐声与女子的发髻,分别象征着艺术与美的追求,与上文的穷愁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生多少欢娱事, 那独千分无一分,**

人生中还有多少欢乐和幸福的事,为什么我偏偏独独体验不到其中的千分之一?诗人以反问句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不公的感慨,以及对于自己命运的不甘与无奈。这个问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感受,也暗示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深思考。

### 结论

《醉吟二首》通过描绘帝都的繁华与诗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诗中不仅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不平之感。通过对不同生活场景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人生价值和美好生活的深层次思考。

《醉吟二首》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醉吟二首》是一组充满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的诗歌作品。在这两首诗中,白居易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通过对比帝都的繁华与边陲的孤寂,探讨了人生中欢乐与愁苦的共存,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感。

### 第一首诗的赏析:

首句“帝城行乐日纷纷”描绘了京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人们在其中享受着生活,而“纷纷”一词增加了这种繁忙与热闹的氛围,暗示了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天畔穷愁我与君”则引入了个人情感的维度,点明了与君共有的寂寞与愁苦。这里,个人与集体的体验形成对比,帝都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并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切感慨。

### 第二首诗的赏析:

在这一首中,诗人通过“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两句,进一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春日欢歌与夜晚悲鸣并存的画面。秦地的女子在春日里欢笑唱歌,似乎没有意识到时光的流逝和欢乐的短暂;而巴地的猿猴在夜晚哀鸣,声音中充满了对生命流逝的哀伤。这种对比不仅仅体现在时间的更迭上,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欢乐与悲愁、生与死的共存。

### 总体赏析:

白居易在这两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个人在宏大的历史与自然面前的微小与无奈。他通过对欢乐与愁苦、繁华与孤寂的对比,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命运多舛的深刻思考。在“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呙堕髻如云”两句中,诗人用音乐和发型等象征性的元素,进一步强化了对人生瞬息万变、无常性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通过这两首诗,白居易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也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如欢乐与痛苦、繁华与孤独、希望与失落,以及在宇宙长河中的个体存在感。这种对于人生本质的深度思考,使得《醉吟二首》成为了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