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qǐn
晓寝
kōng wáng bǎi fǎ xué wèi dé chà nǚ dān shā shāo jí fēi |
空王百法学未得 姹女丹砂烧即飞 |
shì shì wú chéng shēn lǎo yě zuì xiāng bù qù yù hé guī |
事事无成身老也 醉乡不去欲何归 |
liǎng bìn qiān jīng xīn shì xuě shí fēn yī zhǎn yù rú ní |
两鬓千茎新似雪 十分一醆欲如泥 |
jiǔ kuáng yòu yǐn shī mó fā rì wǔ bēi yín dào rì xī |
酒狂又引诗魔发 日午悲吟到日西 |
《晓寝》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晓寝》,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逐段解释其意思:
1. **空王百法学未得, 姹女丹砂烧即飞**:
- **空王百法学未得**:这里“空王”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之王,佛教教导通过修行、悟道来达到“空”的境界。但诗人说“学未得”,表示自己在追求这种精神境界的道路上还未能达到目标。
- **姹女丹砂烧即飞**:这里运用了道教炼丹术中的比喻,“姹女”通常代表女性的精气或内丹,“丹砂”是炼丹材料。这句话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寻找灵丹妙药、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的渴望,但似乎并未能如愿。
2. **事事无成身老也**:诗人坦率地表达了自己在事业和精神追求上的挫败感,觉得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取得显著成就,岁月流逝,自己已步入老年。
3. **醉乡不去欲何归**:诗句中的“醉乡”既指饮酒的快乐世界,也是精神的寄托之地,对诗人而言,这可能是逃避现实、暂时忘却烦恼的方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饮酒沉浸于醉乡的渴望,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心理。
4. **两鬓千茎新似雪, 十分一醆欲如泥**:诗人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白发渐生的衰老状态,以及饮酒时的醉态,如同“十分一醆”(一种酒器,这里的数量比喻酒量之多)使得人醉得如同泥泞一般难以自拔,以此反映生活的沉沦和意志的消沉。
5. **酒狂又引诗魔发, 日午悲吟到日西**:诗句最后部分揭示了诗人的创作冲动。饮酒后的狂放状态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直至日落西山,他仍在悲吟作诗。这种状态一方面显示了诗人对诗的热爱和执着,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和痛苦。
综上所述,《晓寝》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顿、追求精神解脱、以及最终在酒与诗中寻求慰藉的复杂心境。
《晓寝》古诗词赏析:
《晓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寓言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看法。诗中的“空王”、“姹女”等形象,以及“百学”、“丹砂”等元素,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佛教、道家哲学以及个人情感的深思。
首联“空王百法学未得,姹女丹砂烧即飞”,用佛教中的“空王”比喻自己的精神追求,以及对各种学说的广泛尝试,却始终未能真正领悟或有所得。而“姹女”则与道教中的炼丹术联系起来,指代对长生不老、精神升华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往往因人而异,结果并不如意。整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无奈与困惑。
颔联“事事无成身老也,醉乡不去欲何归”,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事事未果的感慨。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他选择用“醉乡”作为逃避的归宿。这里的“醉乡”并非实指某地,而是指一种逃避现实、暂时忘却烦恼的状态。这种对逃避与现实矛盾的处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颈联“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醆欲如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老去的外貌和体力状态。他年岁已高,头发已白,体力衰退,连饮酒都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形象化描述,不仅是对个人老化的哀叹,也是对人生有限的深刻感悟。
尾联“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则点明了诗人在生活压力下,通过饮酒和创作诗歌来寻求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尽管这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却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在其中找到了一丝自我救赎的途径。诗中“酒狂”和“诗魔”既是自嘲,也是对个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我、追求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面对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