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lǐ bīng mǎ shǐ
赠李兵马使
yù shàng yíng zhōu lín bié shí zèng jūn shí shǒu bù xū cí |
欲上瀛州临别时 赠君十首步虚词 |
tiān xiān ruò ài yīng xiāng wèn kě dào jiāng zhōu sī mǎ shī |
天仙若爱应相问 可道江州司马诗 |
huā zhǐ yáo jiān sōng mò zì bǎ jiāng tiān shàng gòng shuí kāi |
花纸瑶缄松墨字 把将天上共谁开 |
shì chéng wáng mǔ rú kān chàng fā qiǎn shuāng chéng gèng qǔ lái |
试呈王母如堪唱 发遣双成更取来 |
《赠李兵马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名为《赠李兵马使》,虽然它的题目与内容上看似不直接涉及主要意思,但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友人李兵马使的深情寄语和赠言。这首诗的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李兵马使的深厚情谊、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下面逐段解释:
1. **欲上瀛州临别时,赠君十首步虚词,天仙若爱应相问,可道江州司马诗。**
- **欲上瀛州临别时**:想要在与李兵马使分别的时刻,寓意着要踏上一段更加高远的精神旅程或追求。
- **赠君十首步虚词**:在这分别之际,诗人赠送了十首道家的“步虚词”,这是道教仪式上吟诵的诗句,寓意着对于清静、超脱和内在修炼的追求。
- **天仙若爱应相问,可道江州司马诗**:如果天上的仙人们喜欢并感兴趣,不妨询问李兵马使,说说“江州司马”之诗,这里的“江州司马”特指白居易自己,他曾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任职,以诗文闻名。
2. **花纸瑶缄松墨字,把将天上共谁开。**
- **花纸瑶缄**:精美的花纸封套,这里用以形容诗集的精美与珍贵。
- **松墨字**:用松木制的墨迹,借以强调书写的品质与诗文的高雅。
- **把将天上共谁开**:将这精美的诗集送到天界,希望能有人共赏,表达了诗人对于作品的自豪与期待。
3. **试呈王母如堪唱,发遣双成更取来。**
- **试呈王母**:试着呈给王母(道教中的天界女神)观看,期待能得到她的赞赏。
- **如堪唱**:如果适合吟唱,暗示了诗作有适合音乐的韵律或内容。
- **发遣双成更取来**:如果王母觉得合适,可以派遣双成(道教仙姬)再次带来诗集,表示诗人对于诗集被珍视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对文学创作的骄傲,以及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诗中的“江州司马诗”是白居易自谦之词,实际上暗含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信,而“双成”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姬,此处代指传说中的读者或评论者,以此展现出诗人对作品广泛流传和被高度评价的憧憬。
《赠李兵马使》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赠李兵马使》是一首充满道教和文学韵味的赠别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蕴含了对友谊、艺术、自然与超自然世界之间深刻联系的探讨。从题目来看,"赠李兵马使"表明了诗作的受赠者身份,即李兵马使,可能是一位武将或军事指挥官,而白居易则以其高深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道教情结,向其赠送了十首《步虚词》。步虚词是道教仪式中吟诵的诗歌,常用于祈祷、修行或与神沟通,显示出白居易对道教文化的深邃理解与尊重。
诗歌首句“欲上瀛州临别时”点明了主题——在即将分别的时刻,预示了送别之情。通过“临别”二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暗示了时空的暂时性与变迁的不可避免,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世沧桑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赠君十首步虚词,天仙若爱应相问,可道江州司马诗”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于道教仪式的尊敬,也暗示了赠予的步虚词可能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能够触及天界的耳朵。通过“天仙若爱应相问”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得到天界之人的赞赏与回应。而“可道江州司马诗”则巧妙地提及了白居易本人的文学成就,使赠诗不仅限于对道教的致敬,也展现了自己的文学自信。
“花纸瑶缄松墨字,把将天上共谁开”进一步描绘了赠品的精美与珍贵,暗示了白居易对艺术与美的追求。花纸和瑶缄代表着华丽与精致,而松墨字则暗示了作品的永恒与庄重。这一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品味,也寓意了这些作品有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被珍视和传播。
最后,“试呈王母如堪唱,发遣双成更取来”以神话中的王母和仙女双成为喻,表达了对作品能够被更高层次的审美主体欣赏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作品的潜在传播力与影响力,即不仅局限于人世,也有可能被超自然世界所接纳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艺术与超自然世界之间相互关联的探索,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情感、思想与艺术表现上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体现出他对生命、宇宙及人类在其中地位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