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ù xiá cì bā dōng
入峡次巴东
yuè yáng chéng xià shuǐ màn màn dú shàng wēi lóu yǐ qū lán |
岳阳城下水漫漫 独上危楼倚曲栏 |
chūn àn lǜ shí lián mèng zé xī bō hóng chù jìn cháng ān |
春岸绿时连梦泽 夕波红处近长安 |
yuán pān shù lì tí hé kǔ yàn diǎn hú fēi dù yì nán |
猿攀树立啼何苦 雁点湖飞渡亦难 |
cǐ dì wéi kān huà tú zhàng huá táng zhāng yǔ guì rén kàn |
此地唯堪画图障 华堂张与贵人看 |
《入峡次巴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入峡次巴东》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进入巴东地区时,所见到的峡江景色和内心的感受。下面逐句解释:
1. **岳阳城下水漫漫, 独上危楼倚曲栏** - 前句描述了岳阳城下江水浩渺无际的景象,后句写诗人独自登上高楼,靠在曲折的栏杆上,观察这广阔而深邃的景色,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深思的情绪。
2. **春岸绿时连梦泽, 夕波红处近长安** - “春岸绿时”意味着春天的岸上草木茂盛,一片绿意盎然。“梦泽”可能指的是洞庭湖的别称,与“春岸绿时”构成了一幅春日湖岸的美丽画卷。“夕波红处”描绘了傍晚时分,江水映照夕阳,波光粼粼,呈现出一片红色的景象,而“近长安”可能暗示了诗人在想象中,这美丽的景色与首都长安的辉煌相连,体现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向往。
3. **猿攀树立啼何苦, 雁点湖飞渡亦难** - 这两句通过猿猴在树梢上的啼叫和大雁在湖面上艰难飞行的形象,表达了自然界的艰难和生命的苦楚,同时也可能寓意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内心深处的忧伤。
4. **此地唯堪画图障, 华堂张与贵人看** - “此地唯堪画图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高度赞赏,认为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华堂张与贵人看”则意味着诗人希望这幅画能够被华丽的大堂中尊贵的人物观赏,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上层人士能够欣赏到美好事物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社会生活价值的思考。
《入峡次巴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入峡次巴东》这首诗,是他在前往巴东的途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色与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时事、人生的深切思考。
首联“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描绘了诗人在岳阳城下眺望江面的情景。岳阳城位于洞庭湖畔,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那浩渺的水面,水波浩瀚,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深思。水的“漫漫”不仅指水面的广阔,也暗含时间的无垠与生命的流逝,激发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颔联“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转换视角,描述了春天湖边绿意盎然的景象,与梦泽相连,而夕阳映照下的湖面呈现一片红色,与远方的长安(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相呼应。这联诗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双重欣赏,以及对过去与现在、远方与眼前的对比思考。
颈联“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则转入对自然界的动物生活的观察和感慨。猿猴攀树、山林中的啼叫,对它们而言是生存的本能,但这样的生活似乎充满了苦难。雁点湖飞渡的景象,或许象征着迁徙与漂泊,对于这些飞行的生灵而言,每一次飞行都充满了挑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生存状态的同情和对人类社会中种种生存挑战的反思。
尾联“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则是对如何展现和评价眼前美景的思考。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只适合画成图障(古代用以装饰宫殿墙壁的大型壁画),供富贵人家欣赏。这反映了诗人在那个时代对社会阶层差异和艺术享受的敏感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艺术价值的追求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入峡次巴东》不仅是一首自然风光的赞美诗,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类处境的深沉反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