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chéng chūn yì
东城春意
xuě yā ní mái wèi sǐ shēn měi láo cún wèn kuì jiāo qīn |
雪压泥埋未死身 每劳存问愧交亲 |
fú píng piāo bó sān qiān lǐ liè sù cēn cī shí wǔ rén |
浮萍飘泊三千里 列宿参差十五人 |
jìn yuè luò shí jūn dài lòu shē yān shēn chù wǒ xíng chūn |
禁月落时君待漏 畬烟深处我行春 |
zhàng xiāng dé lǎo yóu wèi xìng qǐ gǎn shāng jiē bái fà xīn |
瘴乡得老犹为幸 岂敢伤嗟白发新 |
《东城春意》古诗词释义:
《东城春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城的春天景象中,感受到的自然和人生的变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虽然身处雪压泥埋的困境,但并未死去,每时每刻都受到亲友们的关心和慰问,感到非常愧疚。这里的“雪压泥埋”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存问”则体现了他人对诗人的关怀和支持。
2.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浮萍飘泊”形容人生四处漂泊,比喻诗人自己或是人生如同浮萍般无根无依,漂泊不定。“三千里”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漂泊的距离之长。“列宿参差十五人”则说明诗人身边有十五位同事或友人,但他们各自的位置和状态都有所不同,暗示了人生际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 “禁月落”可能是指宫中的夜晚已深,借指时间的流逝或官场的忙碌。“君待漏”意指皇帝上朝前在待漏院等待的官员,这里可能用来象征诗人官场生活中的忙碌和辛苦。“畬烟深处我行春”则表示在这样的忙碌和辛劳中,诗人仍然选择在春天去探寻自然的生机与美好,寻找心灵的慰藉。
4.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 “瘴乡”是指气候湿热、疟疾流行的地方,这里可能象征诗人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得老犹为幸”表达的是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后还能健康长寿的幸运,是对生命的珍惜。最后一句“岂敢伤嗟白发新”则表示诗人不会因为年岁增长而感到悲伤,而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眼中的东城春景,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人生起伏时的积极态度和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东城春意》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东城春意》是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深度刻画,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面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的对比**:“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诗的开头以“雪压泥埋”描绘了诗人所处的逆境,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的生命之火仍未熄灭,体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他提到人们常来慰问,虽然感动,但内心感到愧疚,可能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在逆境中得到了过多关注,或者是对自己处境的自责。
2. **情感的转折与自省**:“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这一句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飘泊的浮萍,漂泊千里,孤独无依,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动荡与不稳定。同时,“列宿参差”既指夜空中参差不齐的星星,也可能是对身边朋友的隐喻,暗含了在这样的生活中,虽有朋友的陪伴,但仍然是孤独的。
3. **对职责与生活的态度**:“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这里“君待漏”可能是指诗人与君王等候朝会的情景,“畬烟深处”则可能是指诗人独自外出,深入自然,体验春意。这一对比反映了诗人一方面对职责的坚守,另一方面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4. **对未来的乐观与感慨**:“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在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瘴乡”象征恶劣的环境或生活)时,诗人仍然能够保持乐观,表达出对老去的淡定与对新白发的不以为然,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乐观,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职责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