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tí yáng wàn zhōu sì wàng lóu
寄题杨万州四望楼
jiāng shuǐ sān huí qū chóu rén liǎng dì qíng |
江水三回曲 愁人两地情 |
mó wéi shān xià sè míng yuè xiá zhōng shēng |
磨围山下色 明月峡中声 |
wǎn hòu lián tiān bì qiū lái chè dǐ qīng |
晚后连天碧 秋来彻底清 |
lín liú yǒu xīn hèn zhào jiàn bái xū shēng |
临流有新恨 照见白须生 |
《寄题杨万州四望楼》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作者:白居易
#### 标题:寄题杨万州四望楼
### 首句:“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
**解释:** 这句诗以江水的曲折来比喻愁人的离愁别绪。江水反复弯曲的流经之路,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相隔两地,彼此间的思念之情难以释怀。这里的“两地情”指的是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 次句:“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解释:** 这句诗描绘的是磨围山下的景色与明月峡中的声响。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幽深的氛围,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磨围山的颜色和明月峡中的声音,既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内心情感的投射。
### 第三句:“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
**解释:** 这两句诗描述了江水在傍晚之后呈现出的深碧色,以及在秋天到来时的清澈景象。通过“晚后”和“秋来”的季节变化,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寓意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或情感可能会变得更加清晰、纯净。这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友情或思念在时间流逝中愈加深沉的感慨。
### 尾句:“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
**解释:** 最后一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江水时产生新的忧愁(“临流有新恨”),并注意到自己因时间流逝而生出的白发(“照见白须生”)。这不仅是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流转和时间无情的深刻反思,暗含了对友人长久未见,心中滋生的遗憾和忧虑。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诗人用自然的景色寄托个人的情感,既展现了丰富的自然之美,也传递了复杂而深邃的人文情感。
《寄题杨万州四望楼》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寄题杨万州四望楼》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诗篇。此诗通过描绘四望楼周边的自然景观,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江水三回曲”,以“三回曲”描绘江水的曲折蜿蜒,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的曲折和复杂。接下来的“愁人两地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遥远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距离。
“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磨围山的色彩与明月峡的声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四望楼所在环境的美丽与纯净。晚霞的碧绿与秋水的清澈,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纯净情感的映照,暗示了诗人在繁华世界中的心灵净化与归隐之愿。
最后一句“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通过“新恨”和“白须”这两个形象,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产生的感慨与人生哲思。白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而“新恨”则可能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叹,也可能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忧思。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凝视,也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对人生、对时间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