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ā bái gǒu xiá , cì huáng niú xiá dēng gāo sì , què wàng zhōng zhōu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

作者:白居易 
chuān qiáo bèng zhú bù yī xíng     kǒng ài xíng rén bèi sǔn shāng
穿桥迸竹不依行   恐碍行人被损伤
wǒ qù zì cán yí ài shǎo     bù jiào jūn dé shì gān táng
我去自惭遗爱少   不教君得似甘棠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描述从白狗峡出发,经过黄牛峡,到达登高寺,最后回头眺望忠州的旅程,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哲理。下面逐段解释:

1. **穿桥迸竹不依行, 恐碍行人被损伤**。诗的开头,白居易描绘了一幅竹子穿桥而过,不按常规生长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充满了自然的生动与野性,也暗示着作者对自己行为的反省。诗中说“恐碍行人被损伤”,表达了作者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不便或伤害,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我反省的心态。

2. **我去自惭遗爱少, 不教君得似甘棠**。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前往新任地(忠州)任职的自省和感慨。"遗爱少"意味着在他离任或前往新地时,可能没有留下太多的正面影响或恩泽给当地。"不教君得似甘棠"则是引用了《诗经》中“棠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典故,原意是赞美兄弟间的情谊如同甘棠树一般值得歌颂和怀念。白居易用此典故,表达了对自己未能为忠州留下持久的正面影响的遗憾,同时也希望未来的统治者(君)能够像甘棠一样,受到民众的爱戴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作者在官场生涯中对自我行为的审慎思考和对地方治理的深深忧虑。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行进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己过去为官生涯的反思与自省。诗的标题“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揭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从白狗峡出发,途经黄牛峡,抵达登高寺后回望忠州的情境。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窥见白居易作为一位官员,对自己行为和政绩的深思与反省。

首句“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描绘了竹子穿过桥孔的情景,竹子的生长并不遵循桥的路线,可能因为它们要达到更高的地方,所以有时会“背叛”桥的路径。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蕴含了白居易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他将自己的行为比喻为竹子,意味着他的行动有时候可能无意中影响或伤害了他人,尤其是那些无辜的“行人”。

接着,“我去自惭遗爱少”表达了诗人离开某个地方时,内心的自责与愧疚。他认为自己在这个地方为官期间,留给人们的“爱”或者说正面的影响相对较少。这反映了他的谦逊与自省精神,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可能不够积极正面。

最后一句“不教君得似甘棠”则直接引用了《诗经》中的“棠棣之华,萼不尚华。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将“甘棠”比喻为受到百姓爱戴的君主或官员。白居易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更加得人心,让人怀念,就像那些受到百姓爱戴的君主一样。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身影响力的期待,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官员,追求为人民服务、留下好名声的愿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是白居易对自己为官生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行为的期许。通过竹子的行为与自己行为的类比,表达了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担忧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留下积极影响的渴望。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