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tí zhōng zhōu xiǎo lóu táo huā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měi kàn què xià dān qīng shù bù wàng tiān biān jǐn xiù lín |
每看阙下丹青树 不忘天边锦绣林 |
xī yē yuán zhōng jīn rì yǎn nán bīn lóu shàng qù nián xīn |
西掖垣中今日眼 南宾楼上去年心 |
huā hán chūn yì wú fēn bié wù gǎn rén qíng yǒu qiǎn shēn |
花含春意无分别 物感人情有浅深 |
zuì yì dōng pō hóng làn màn yě táo shān xìng shuǐ lín qín |
最忆东坡红烂熳 野桃山杏水林檎 |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作者:白居易
#### 标题: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 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
**解释**:
- 这两句诗表示,每当诗人看到京城(长安)中的树木(可以理解为象征朝堂或政治权力的象征物),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方(天边)美丽的森林。
- 这里通过“丹青树”和“锦绣林”来形容不同情境下的景色,前者指皇宫内装饰精美的树木,后者则是远方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与对朝堂生活的感触。
### 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
**解释**:
- “西掖垣”原指唐朝宫中的宫殿群,这里借指诗人曾经工作或生活的地方。诗人说,今天在这些地方所见所感,依然牵动着他去年在南宾(忠州,今重庆忠县)楼上的心情。
- 这两句诗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对比,通过“今日眼”与“去年心”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 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
**解释**:
-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里花朵绽放的场景,暗示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美好。花朵无分别地表达着春意,意味着自然的美与和谐是没有界限的。
- 后半句转而谈论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物体(物)能触动人的感情,但这种触动的程度(浅深)因人而异。强调了人与自然情感连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解释**:
- 最后四句集中于对特定景物的怀念。诗人最怀念的是东坡的红花(这里可能是指红桃花或其他红艳的花)。
- “野桃山杏水林檎”则是自然生长的桃树、杏树以及可能指的野果林檎,诗人对这些自然景观也怀有深情。
- 这些词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自然生长之美的向往和怀念,也隐含着对生活简单质朴之美的珍视。
###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场景和事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自然景色的深情以及对生活简单质朴之美的向往。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寄题忠州小楼桃花》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深深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知。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和直接抒情的技巧,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思绪和情感。
首先,诗的前两句“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通过对比,将首都的皇家园林(阙下丹青树)与遥远天边的锦绣林相提并论,突出了对美丽景色的向往与怀念。这里运用的“丹青树”和“锦绣林”都富有色彩与生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接着,诗人转而提到“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这一句用“今日眼”与“去年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情感和人对自然的情感体验。花的春意和物的触感引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独特而深厚的情感。
最后,诗的结尾“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特定地方(东坡)和特定景致(红烂熳的野桃、山杏和林檎)的深刻记忆和喜爱。这里的“红烂熳”不仅是对花朵颜色的描述,也是对花朵盛开状态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极度欣赏和对美好事物的深情怀念。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知。白居易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深情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对时间流转的独特感悟,使这首诗成为了描绘自然与情感交融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