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ì yuǎn

寄远

作者:白居易 
bù jué bǎi nián bàn     hé zēng yī rì xián
不觉百年半   何曾一日闲
cháo suí zhú yǐng chū     mù chèn gǔ shēng hái
朝随烛影出   暮趁鼓声还
wèng lǐ fēi wú jiǔ     qiáng tóu yì yǒu shān
瓮里非无酒   墙头亦有山
guī lái zhǎng kùn wò     zǎo wǎn dé kāi yán
归来长困卧   早晚得开颜

《寄远》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寄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活忙碌以及追求心灵解脱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的详细意思:

1. **不觉百年半,何曾一日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似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过去,似乎他从未有真正感到过一天的闲暇。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快速流逝感到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忙碌和紧张。

2. **朝随烛影出,暮趁鼓声还**:这里描绘了诗人早出晚归的生活情景。早晨,随着烛光的引导外出,晚上则伴随着报时的鼓声回家。这句诗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严格的作息制度以及诗人作为官吏或文人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3. **瓮里非无酒,墙头亦有山**:诗人用这句话比喻了生活的两种常见场景——饮酒与欣赏自然美景。瓮里的酒代表了生活中享受的一面,墙头的山则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这句话在看似轻松的描述中蕴含着对生活中美好与宁静的向往。

4. **归来长困卧,早晚得开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归来后的疲惫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归来后长时间躺在床上休息,暗示了生活的劳累与压力。然而,最后的“早晚得开颜”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认为尽管当前生活充满挑战与疲惫,但总有能够找到快乐与满足的时刻。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沉思考,既有对现实忙碌生活的无奈感慨,也有对内心平静与生活乐趣的向往与期待。

《寄远》古诗词赏析:

《寄远》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虽然是绝句形式,但却充满了诗人的深沉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每句话都富有深意,展现出作者在对岁月的流逝、日常生活的重复、以及未来期待的深刻思考。

首先,“不觉百年半,何曾一日闲”两句,开篇即以宽广的时间背景展开,暗示岁月匆匆,时光易逝。作者仿佛是在说,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半个世纪,却从未感到有一日是真正闲暇的。这种感受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生命忙碌的自省,反映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

接着,“朝随烛影出,暮趁鼓声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日常性。早晨伴随着烛光的微光而出,夜晚则是随着鼓声的节奏而归。这一形象描绘出一种生活的单调与重复,但也寓含着对生活秩序的尊重和对时间流逝的接纳。

“瓮里非无酒,墙头亦有山”两句,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表达了对生活富足与满足的感慨。“瓮里非无酒”暗示生活中有物质的享受,而“墙头亦有山”则可能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寄托。这两句诗似乎在说,生活中既有满足的时刻,也有寻求精神慰藉的时刻。

最后,“归来长困卧,早晚得开颜”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状态的无奈。即使生活再困顿,也希望能有笑容再现,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生活、物质与精神、过去与未来的深邃思考。它既是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白居易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