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shū yù zhí ( yī zuò zhōng shū zhí táng )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
shuāng jú huā wēi rì fēng wú yè suì shí |
霜菊花萎日 风梧叶碎时 |
guài lái qiū sī kǔ yuán yǒng mì shū shī |
怪来秋思苦 缘咏秘书诗 |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的原文及其字面解释如下:
1. **霜菊花萎日, 风梧叶碎时,**
- **霜菊花萎日**:意指霜降之后,菊花开始枯萎的时节。在古代文学中,菊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长寿。
- **风梧叶碎时**:形容秋风中的梧桐树,叶子被风吹落,纷纷碎落的情景。梧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秋天、悲伤的氛围联系在一起。
2. **怪来秋思苦,**
- **怪来秋思苦**:作者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这样的秋天,会感到如此的忧愁和苦涩。这里的“秋思”不仅仅指季节性的感伤,也可能包含了对人生、对政治的深层思考。
3. **缘咏秘书诗**
- **缘咏秘书诗**:意思是可能是通过阅读或吟咏与“秘书”有关的诗篇,引发了这样的情感。在古代,秘书一词可能既指官职,也指图书文献的保管者。因此,这里可能暗指作者通过阅读某些书籍或文献,引发了他对政治、人生、季节更迭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一个特定时刻,面对自然的变化(霜降、落叶),在阅读(秘书诗)的过程中,引发了对生命、政治、季节流转等深刻情感和哲思的体验。这种思考可能包含对个人命运、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求。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致和内心感受的诗作。在赏析这首诗之前,先要了解一些背景信息。这首诗出自《白氏长庆集》中,是白居易在中书省(唐代负责政务决策的中央机构)值夜班(寓直)时所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抒发了深沉的秋思。
### 分析解读
1. **首句“霜菊花萎日”**:“霜菊花萎”,描绘了秋天霜降后,菊花凋萎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生命的衰败,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2. **次句“风梧叶碎时”**:“风梧叶碎”则展现了梧桐在秋风中落叶的情景,与前句呼应,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肃杀和万物凋零的景象。
3. **“怪来秋思苦”**,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引出了下文关于“秘书诗”的思考。
4. **“缘咏秘书诗”**,最后两句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联系起来,表明诗人是因为吟咏了关于秘书工作的诗歌,才引发了对秋天的苦思。秘书在古代是指掌管文书和记录的官员,这里隐喻了诗人对自身工作职责的思考,以及在忙碌政务之余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 总体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衰败的感慨,以及在繁忙政务中对内心宁静和生命价值的追求。白居易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公务之余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抒情与哲思结合的特点。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白居易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艺术再现,还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深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