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 zhèng lóu xī lǎo liǔ
勤政楼西老柳
qú shuǐ àn liú chūn dòng jiě fēng chuī rì zhì bù chéng níng |
渠水暗流春冻解 风吹日炙不成凝 |
fèng chí lěng nuǎn jūn ān zài èr yuè yīn hé gèng yǒu bīng |
凤池冷暖君谙在 二月因何更有冰 |
《勤政楼西老柳》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诗《勤政楼西老柳》,全诗如下:
渠水暗流春冻解, 风吹日炙不成凝,
凤池冷暖君谙在, 二月因何更有冰。
逐段解释如下:
**第一句:“渠水暗流春冻解”**
渠水指的是一种灌溉渠道中的水,暗流表示水流在地下或者半地下流动,难以直接观察。春冻解意为春寒开始融化,冰冻开始解冻。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到来,冰冻的渠水开始解冻的景象。
**第二句:“风吹日炙不成凝”**
风吹是指风吹过,日炙则是太阳的直射使得物体被晒得热。不成凝表示在风的吹拂和日光的炙烤下,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水也难以再次冻结。这句诗描述了风吹日晒之下,即使是寒冷季节,水也不能完全冻结的景象。
**第三句:“凤池冷暖君谙在”**
凤池这里可以理解为象征性的池塘或湖泊,冷暖君谙在的意思是水的冷暖状态只有懂得深水之物才能感受到。这句诗借用了典故,暗喻对于治理国家或关注民生的官员而言,他们应该了解到民间的冷暖,感受到百姓的疾苦。
**第四句:“二月因何更有冰”**
二月是指农历二月,是中国传统的季节划分,春季的第二个月。因何更有冰则提出疑问,即使是在春季,为什么水还会有冰的存在呢?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现象的疑惑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某些不公或治理不当的隐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渠水解冻、风吹日晒不易冻结的景象,以及对二月仍见冰现象的疑问,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勤政、关注民生的期待和呼吁。
《勤政楼西老柳》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勤政楼西老柳》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对勤政楼西老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渠水暗流春冻解,风吹日炙不成凝”,开篇以“渠水暗流春冻解”的景象起笔,描绘了春日里冰冻的河流开始解冻,水流潺潺的情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春意。接着“风吹日炙不成凝”又一转,用“风吹日炙”这样的动词,展现了虽然春日温暖,但冰冻还未完全融化的情状。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2. **转而抒情**:“凤池冷暖君谙在,二月因何更有冰”,诗人将目光转向勤政楼边的池塘,以“凤池”象征皇帝的居所,这里的“君”暗指皇帝。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朝政时局的关切,以及对“冷暖”的感触,即国家政局的冷暖变化。在春天二月,为何池水依然有冰,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疑惑,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暗示了政治环境的严酷和复杂。
3. **结语发问**:“因何更有冰”,最后一句直接提出了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现象背后原因的思考和对现实的不解。这种疑问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思,显示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结合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政局的关注与忧虑。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诗风,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