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féng shě rén gé lǎo wǎng xiāng yáng
送冯舍人阁老往襄阳
cóng kū lǐ lái shāng dào qì zì wáng yuán hòu jiǎn shī qíng |
从哭李来伤道气 自亡元后减诗情 |
jīn dān tóng xué dōu wú yì shuǐ zhú lín jū jìng bù chéng |
金丹同学都无益 水竹邻居竟不成 |
yuè yè ruò wèi yóu qǔ shuǐ huā shí nà rěn dào shēng píng |
月夜若为游曲水 花时那忍到升平 |
rú nián qī shí shēn yóu zài dàn kǒng shāng xīn wú chǔ xíng |
如年七十身犹在 但恐伤心无处行 |
《送冯舍人阁老往襄阳》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冯舍人阁老往襄阳》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好友冯舍人阁老即将前往襄阳而作,从诗中可见白居易对冯舍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从哭李来伤道气, 自亡元后减诗情**
这两句是说,自从冯舍人的好友李去世后,他内心的道义感受到了伤害,不再像以往那样有激情和热情了。而且,自从他自己去世(“自亡元”)之后,他写诗的激情和灵感也大大减退了。
2. **金丹同学都无益, 水竹邻居竟不成**
“金丹”在这里指的可能是与道家炼丹有关的修炼,冯舍人在之前的生活中可能尝试过此类修炼以求长生,但“都无益”表明这些努力并没有带来他想要的结果。紧接着,他说即使与喜欢的水竹环境为邻,也无法实现,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努力与期望未能如愿。
3. **月夜若为游曲水, 花时那忍到升平**
“月夜游曲水”可能指的是在月光下沿着水边漫步,享受宁静美好的时光。但是,“那忍到升平”(那能等到天下太平)暗示了冯舍人即使在美好的夜晚,也无法享受安宁和平静,可能是因为对世间不公或战争的不满和忧虑。
4. **如年七十身犹在, 但恐伤心无处行**
“如年七十身犹在”是说如果还能活到七十岁,但恐怕到那时,他内心的伤痛和无奈无处可去,无法找到释放和治愈的方式。这句反映了对年老体衰、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奈和对心灵创伤难以愈合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冯舍人内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光流逝、生活艰辛和理想破灭的感慨。诗中蕴含着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以及对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送冯舍人阁老往襄阳》古诗词赏析:
《送冯舍人阁老往襄阳》这首诗是白居易为一位名为冯舍人的阁老即将前往襄阳的行程而作的送别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冯舍人的离去表达了深深的惜别之情,并且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的对比与失落感**:“从哭李来伤道气, 自亡元后减诗情。”这两句诗通过“哭李”和“自亡元”两个历史事件,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深刻变化。哭李可能是指悼念某位逝去的亲友,这里的“道气”指的是道家的气韵或精神气质。自“亡元”(亡可能是错字,若非错字则指大人物的去世)后,作者的诗情受到了影响,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朋友的怀念,以及诗人在经历了重大人生事件后的内心情感变化。
2. **颔联的无奈与遗憾**:“金丹同学都无益, 水竹邻居竟不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过去的尝试和努力没有带来预期结果的无奈和遗憾。金丹可能代表的是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信仰,但即使有同学一同努力,最终也未能达到目的。水竹邻居则可能是指某种未能实现的美好愿望或关系,如朋友间和睦相处,结果却未能如愿。
3. **颈联的想象与现实的对比**:“月夜若为游曲水, 花时那忍到升平。”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与现实的对比。月夜游曲水可能是美好的想象,代表着宁静和美好的时光,而花时到升平则可能是对国家安定繁荣的向往。然而,现实中的“那忍到”则暗示了作者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失落感。
4. **尾联的期待与忧虑**:“如年七十身犹在, 但恐伤心无处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冯舍人健康和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忧虑。希望在年老之时还能身体健康,享受生活,但同时也担心衰老和身体的衰弱可能带来的伤感,无处可去或者无法承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对冯舍人离去的感伤,表达了对时间、生命、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白居易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多面性,以及在面对离别与岁月的流逝时内心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