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 mǔ dān zāi
移牡丹栽
xié píng xiù chuáng chóu bù dòng hóng xiāo dài huǎn lǜ huán dī |
斜凭绣床愁不动 红绡带缓绿鬟低 |
liáo yáng chūn jǐn wú xiāo xī yè hé huā qián rì yòu xī |
辽阳春尽无消息 夜合花前日又西 |
《移牡丹栽》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描述思念之情的诗词。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句“斜凭绣床愁不动”,描绘了女主人公独自倚靠在绣花床上,满含忧愁的情态。她既没有行动,也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坐着,显示出深深的思念和忧郁。
第二句“红绡带缓绿鬟低”,进一步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外貌。她身着红色的丝带已变得松弛,发髻也低垂下来。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她的外貌,也暗示了她的情绪状态,可能是因为思念之情太过深切,以至于她无法维持原本的仪态。
第三句“辽阳春尽无消息”,提到了“辽阳”这个地名,古代常指边疆地区,这句诗表达的是女主人公在辽阳的亲人或爱人已经度过了一个春天,却没有任何音讯传来。这无疑加剧了她的思念和忧虑。
最后一句“夜合花前日又西”,以“夜合花”为背景,意在表达时光的流逝。夜合花(也叫合欢花)在花期时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因此这句话“日又西”暗示着时间在缓缓流逝,而她的思念之人仍未归家,这种等待和期盼中充满无奈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春天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因等待无果而产生的忧愁和哀伤。
《移牡丹栽》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移牡丹栽》一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愁绪,通过花卉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情感以丰富的意象,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首句“斜凭绣床愁不动”,用动态描绘静止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女子在绣床上愁眉不展,眼神迷茫的状态,传递出一种深深的忧伤与无助。接着,“红绡带缓绿鬟低”,以红绸带的松弛和鬟发的低垂,进一步表现了女子情感的沉重与疲惫,通过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她的内心世界。
“辽阳春尽无消息”,辽阳是古地名,这里代指远方的爱人。这句话表达了女子对远行未归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对方消息的渴求。在春尽之时仍然没有收到恋人的音讯,无疑加剧了她内心的愁苦与不安。
最后,“夜合花前日又西”,夜合花是古代常用来象征爱情的花卉,诗句借以表达对恋人相思之情的寄托。夜合花前,夕阳西下,既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凄凉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加深了女子对恋人归期无望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在爱情长跑中的煎熬与期盼,表达了深沉的爱情和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白居易以简洁而富含情感的诗句,展现了唐代诗歌中情感表达的细腻与深刻,以及对自然景观巧妙融合的技巧,使得这首《移牡丹栽》成为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抒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