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yīn xié lǜ qín sī
和殷协律琴思
xián qīng bō lá yǔ zhēng zhēng bèi què cán dēng jiù yuè míng |
弦清拨剌语铮铮 背却残灯就月明 |
lài shì xīn wú chóu chàng shì bù rán zhēng nài zi xián shēng |
赖是心无惆怅事 不然争奈子弦声 |
《和殷协律琴思》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和殷协律琴思》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夜晚独坐弹琴,感受琴声和内心情感的相互交织,表达了他对生活平静状态的珍惜与内心的满足。
### 第一段
"弦清拨剌语铮铮, 背却残灯就月明,"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弹奏琴弦时的情景。"弦清拨剌语铮铮"意味着琴弦声音清脆,如同语言一样流畅且有力量,"铮铮"在这里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清亮与坚定。"背却残灯就月明"则是说作者背对着摇曳的残灯,转而面向明亮的月光,创造了一种与世隔绝、沉浸在音乐中的静谧氛围。
### 第二段
"赖是心无惆怅事, 否则争奈子弦声"
最后一句"赖是心无惆怅事, 否则争奈子弦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状态。"赖是心无惆怅事"意味着作者因为没有忧愁和烦恼,所以能全身心地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如果心中有忧愁,那么即使是美妙的琴声,也无法带来同样的宁静与满足。这里的"子弦声"特指那些能够触动人心、让人感到平静和愉悦的声音。
### 总体解释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弹琴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无欲无求、心境平和的状态下,音乐能够给予人精神上的慰藉和愉悦。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月光)和内心平静的珍视,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通过"心无惆怅事"与"子弦声"的对比,突出了音乐在平静心境下能够带来的心灵净化与宁静体验。
《和殷协律琴思》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和殷协律琴思》展现出他对音乐深沉的情感和细致的感悟。这首诗以琴声为线索,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既宁静又充满情感的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弦清拨剌语铮铮**:“弦清拨剌语铮铮”描述了琴声的清晰、明亮和充满力度的特点。这里的“铮铮”通常用来形容金属的敲击声,用在这里形象地描绘了琴弦震动时所发出的清脆而响亮的声音,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
2. **背却残灯就月明**:“背却残灯就月明”描绘了诗人聆听琴声的环境。诗人背对着即将熄灭的灯光,面向明亮的月光,这样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更能够专注于琴声,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与深邃。
3. **赖是心无惆怅事**:“赖是心无惆怅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里“心无惆怅”意味着诗人没有任何烦忧和烦恼,只有对音乐的纯粹欣赏和享受。这种心境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音乐对心灵的抚慰作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4. **不然争奈子弦声**:“不然争奈子弦声”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音乐之美的深刻体会。如果在心绪烦乱的时候聆听琴声,这种美感恐怕难以完全领略。这里强调了音乐能够净化心灵、带来美好情感的能力,同时也暗示了良好的心境是体验音乐之美的必要条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琴声的美妙、聆听环境的宁静以及诗人内心状态的平和,表达了音乐对于心灵的慰藉和净化作用。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将听琴的感官体验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