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bié yí ài cǎo táng jiān chéng lǐ shí shǐ jūn ( lǐ yì lú shān rén , cháng yǐn bái lù dòng )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亦庐山人,常隐白鹿洞)
wǒ běn jiāng hú shàng yōu yōu rèn yùn shēn |
我本江湖上 悠悠任运身 |
cháo suí mài yào kè mù bàn diào yú rén |
朝随卖药客 暮伴钓鱼人 |
jì wèi shāo dān yǐn jiā yuán shì jiǔ pín |
迹为烧丹隐 家缘嗜酒贫 |
jīng guò shàn xī xuě xún mì wǔ líng chūn |
经过剡溪雪 寻觅武陵春 |
qǐ yǒu shū kuáng xìng kān wèi shì cóng chén |
岂有疏狂性 堪为侍从臣 |
yǎng tóu jīng fèng quē xià kǒu chù lóng lín |
仰头惊凤阙 下口触龙鳞 |
jiàn pèi cí tiān shàng fēng bō xiàng hǎi bīn |
剑佩辞天上 风波向海滨 |
fēi xián xū ǒu shèng wú qū gǎn qiú shēn |
非贤虚偶圣 无屈敢求伸 |
xī qù céng tóng rì jīn lái jí hòu chén |
昔去曾同日 今来即后尘 |
zhōng nián jù bái fà zuǒ huàn gè zhū lún |
中年俱白发 左宦各朱轮 |
cháng duǎn cái suī yì róng kū shì lüè jūn |
长短才虽异 荣枯事略均 |
yīn qín lǐ yuán wài bù hé bù xiāng qīn |
殷勤李员外 不合不相亲 |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亦庐山人,常隐白鹿洞)》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一系列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示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我本江湖上,悠悠任运身,朝随卖药客,暮伴钓鱼人**:白居易自述他的生活像江湖中人,随波逐流,不拘于俗世的规则。他早上跟着卖药的人行,晚上则和钓鱼的人相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2. **迹为烧丹隐,家缘嗜酒贫**:他的生活与修道隐居和嗜好饮酒有关。他的足迹和生活轨迹显示了他曾经追求过道家的修炼,同时也因为对酒的嗜好而生活贫困。
3. **经过剡溪雪,寻觅武陵春**:这里提到了两个著名的地方——剡溪和武陵。可能代表了他曾经游览过的风景名胜,或者象征着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4. **岂有疏狂性,堪为侍从臣**:他认为自己没有那种狂放不羁的个性,不适宜做宫廷的侍从大臣。这表明他自谦并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有所反思。
5. **仰头惊凤阙,下口触龙鳞**:凤阙是皇宫的代称,龙鳞则可能象征皇权。这句话暗示了他对于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和政治风险有深刻的认识,以及自己内心的犹豫和恐惧。
6. **剑佩辞天上,风波向海滨**:这里使用了双关语,“剑佩”可以指宫廷的侍卫,也可以指朝廷的官职。他辞别了宫廷,走向了远离政治风波的海滨生活,象征着他选择了一条远离权力中心的道路。
7. **非贤虚偶圣,无屈敢求伸**:这句话表明他不希望只是陪衬在圣贤身边,而是希望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所作为,不屈服于现实,敢于争取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8. **昔去曾同日,今来即后尘**:这是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在的感慨。曾经与某人共度美好时光,现在却只能追随他的脚步,暗示了时光流逝和人生的遗憾。
9. **中年俱白发,左宦各朱轮**:中年时,他们两人都已白发苍苍,但在官场的仕途上却有了不同的命运。这可能是在感慨人生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常。
10. **长短才虽异,荣枯事略均**:他们虽然在才华和命运上有所差异,但在经历荣华与衰败时,生命的轨迹却有相似之处。
11. **殷勤李员外,不合不相亲**:表达了对友人李员外的深厚情感,觉得不应该疏远彼此,暗含了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和对未来重新连接的期待。
整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由、自然和内心的追求,以及对官场和政治的复杂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亦庐山人,常隐白鹿洞)》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诗篇,不仅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先,从诗题“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告别的诗,表达了诗人与草堂、与朋友的离别之情。草堂作为诗人内心避世之处的象征,既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世俗的逃避,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遗爱”二字透露出诗人对于某种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隐含着对过往生活的怀旧与不舍。
其次,诗中通过“我本江湖上,悠悠任运身”、“迹为烧丹隐,家缘嗜酒贫”等句子,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在这里,江湖不仅指地理上的湖泊、河流,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渴望的自由天地。而“烧丹”和“嗜酒”虽为隐语,但实质上是在表达诗人不求功名、不为权势所动的生活哲学,以及借助自然之物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
再次,诗人在诗中借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如“经过剡溪雪,寻觅武陵春”,通过描绘古籍中著名的山水风光,以及“剡溪雪”和“武陵春”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最后,诗中提到“岂有疏狂性,堪为侍从臣”、“非贤虚偶圣,无屈敢求伸”等语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个性和命运的反思。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白居易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以及在官场与个人内心追求之间所面临的矛盾与挣扎。在“仰头惊凤阙,下口触龙鳞”一句中,诗人以凤阙和龙鳞比喻权力中心,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对于权力的敬畏与对自由的向往之间的冲突。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生活哲学、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自我价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