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 tí ( yī zuò zhòng tí bié yí ài cǎo táng )
重题(一作重题别遗爱草堂)
céng zhù lú fēng xià shū táng duì yào tái |
曾住炉峰下 书堂对药台 |
zhǎn xīn luó jìng hé yī jiù zhú chuāng kāi |
斩新萝径合 依旧竹窗开 |
qì shuǐ qīn kāi jué chí hé shǒu zì zāi |
砌水亲开决 池荷手自栽 |
wǔ nián fāng zàn zhì yī xiǔ yòu xū huí |
五年方暂至 一宿又须回 |
zòng wèi zhǎng guī dé yóu shèng bú dào lái |
纵未长归得 犹胜不到来 |
jūn jiā bái lù dòng wén dào yì shēng tái |
君家白鹿洞 闻道亦生苔 |
《重题(一作重题别遗爱草堂)》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重题别遗爱草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和对旧居的深情回忆。以下是逐段解释:
**首联: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白居易曾经居住在炉峰山下,书堂(书房)正对着药台(可能是指药物、药材的存放之地,也象征着生活的治疗和滋养)。这里通过描述过往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景,强调了书堂与药台相对的和谐,以及诗人与自然的亲近。
**颔联: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斩新”暗示新修的路径,合拢的意思可能是指路途通畅,或诗人与环境融合。竹窗的“依旧”则显示了时间的流逝,但有些事物保持着原始的、未改变的样貌,象征着时光的温柔与自然的永恒。
**颈联: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
这里描述了诗人亲手开凿池水,种植池中的荷花。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精心照料,也寓意着诗人的劳动与创造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营造。
**尾联: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五年的时间,诗人回到了旧居,但只停留了一晚,便又要离开。这一联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离别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旧居的怀念与不舍,以及现实生活的束缚。
**尾句: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即使无法长久地留在这里,也无法改变必须离开的事实,但至少来过,体验过这里的美好,已经比从未到过要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难以再次回来的遗憾。
**最后一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白鹿洞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象征,或暗指诗人的理想之地。听到那里也生了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生长,但这里的苔藓也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状态或生活状态并未得到实现,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过往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反思。
《重题(一作重题别遗爱草堂)》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重题别遗爱草堂》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感慨。这首诗以追忆的方式,通过描述草堂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怀旧和深深的感慨的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时空的转换与回忆**:首句“曾住炉峰下”即点明了诗人在过去曾在此地生活、居住,引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通过“书堂对药台”这一细节,既描绘了草堂的环境,又暗示了作者在读书和学习时的氛围,强化了回忆的质感。
2. **自然景物的再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这一节描述了草堂周围自然景物的保持和维护。新修的萝径、常开的竹窗、亲手开决的砌水、亲手栽种的池荷,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草堂环境的精心呵护,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投入。
3. **时间的流逝与对未来的期待**:“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表明作者虽然渴望长留,但现实却限制了他。这种暂时与未来的交错,表达了对时间有限性的感慨和对未来可能再次重游此地的期待。
4. **情感的转折**:“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这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即使不能长久留在草堂,但能来一次也是值得的,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深情留恋,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接受和理解。
5. **结尾的升华**:“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以对友人之地的描绘收尾,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间接关注,也借由“生苔”这一自然景象,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增加了诗作的哲学意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时间流转融合,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