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hú shàng zhāo kè sòng chūn fàn zhōu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作者:白居易 
xiǎo shū lóu xià qiān gān zhú     shēn huǒ lú qián yī zhǎn dēng
小书楼下千竿竹   深火炉前一醆灯
cǐ chù yǔ shuí xiāng bàn sù     shāo dān dào shì zuò chán sēng
此处与谁相伴宿   烧丹道士坐禅僧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湖上招客送春泛舟》的每句都描绘了一幅富有情调的画面,展现出白居易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喜爱。我们逐句解析:

### 第一句:小楼楼下千竿竹
这一句描绘了作者所在的环境,小楼楼下生长着千竿竹。竹子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这里的“千竿竹”不仅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也寓意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界的亲近。

### 第二句:深火炉前一醆灯
“深火炉前”描述了室内的场景,使用了一个“深”字,不仅强调了火炉的温暖和炉火的热烈,也暗示了夜晚的深沉。一“醆灯”(醆: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借指酒灯)照亮了室内,为这个夜晚增添了温馨和诗意。

### 第三句:此处与谁相伴宿
这一句引出了一种疑问,通过“与谁相伴宿”来提问,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寂寞并存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与谁相伴显得尤为重要,既暗示了对朋友或伴侣的期待,也反映了对孤独的某种理解。

### 第四句:烧丹道士坐禅僧
“烧丹道士坐禅僧”描绘了两位隐士的形象。烧丹道士是古代炼丹求长生的人,坐禅僧则是佛教修行者。这两者并置,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深层意义的探索。在这幅画面中,他们与外界的纷扰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充满自然美、温馨与哲学思考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朋友或知己的期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连接。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古诗词赏析: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这首诗,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虽然诗题提到“送春”,但诗中的景象与情感却充满了静谧与超然,似乎是对春去的惋惜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带有一种超脱的禅意。

首句“小书楼下千竿竹”,以“小书楼”为背景,引入千竿竹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隐逸生活与追求精神世界的宁静。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君子之德,代表了诗人追求的纯洁、坚韧与高雅。在这里,千竿竹不仅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修为与追求。

第二句“深火炉前一醆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住所的内部场景。深火炉象征着温暖与家的温馨,而醆灯则是小酌与闲谈的伴侣。这里的“深”字,不仅指火炉的深度,也暗示了空间的深度与内心的深邃。整句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温馨而略带孤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渴望。

后两句“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与隐士(烧丹道士)和僧侣共宿的愿望。烧丹道士和坐禅僧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深化了诗的主题。道士追求的是通过炼丹寻求长生与精神解脱,而僧人则通过坐禅来求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两者都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表明了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静谧的居住环境与理想化的同伴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与精神超脱的向往。在春去之际,诗人在湖上泛舟,不仅是在送别春天,更是在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白居易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具现实色彩又充满诗意的境界,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