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āng shí
双石
wá gōng xiè láng xún yǐ qīng yàn chí xiāng jìng yòu yù píng |
娃宫屟廊寻已倾 砚池香径又欲平 |
èr sān yuè shí hé cǎo lǜ jǐ bǎi nián lái kōng yuè míng |
二三月时何草绿 几百年来空月明 |
shǐ jūn suī lǎo pǒ duō sī xié shāng lǐng jì chǔ chù xíng |
使君虽老颇多思 携觞领妓处处行 |
jīn chóu gǔ hèn rù sī zhú yī qū liáng zhōu wú xiàn qíng |
今愁古恨入丝竹 一曲凉州无限情 |
zhí zì dāng shí dào jīn rì zhōng jiān gē chuī gèng wú shēng |
直自当时到今日 中间歌吹更无声 |
《双石》古诗词释义:
《双石》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共14句,以石为载体,描述了物是人非、历史沧桑、以及情感的绵延不绝。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大意:
1. **娃宫屟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
-"娃宫"指的是古代宫廷中供女宫娱乐的场所。"屟廊"指的是女宫的走廊。这两句描述的是宫廷的建筑和环境已经破败,再也找不到往日的繁华景象。
2. **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
-"二三月时"指的是春季,"何草绿"询问曾经的草地为何变得绿意盎然。"几百年来"与"空月明"形成了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和景象的变化。
3. **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
-"使君"是官职的称号,这里指的是某位官员。"颇多思"表现了他对过往的深深思念。"携觞领妓处处行"描绘了这位官员带着酒和歌妓,在四处游逛的情景。
4.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今愁古恨"指的是现在的忧虑和过去的遗憾,"入丝竹"表明这些情感通过音乐得到了表达。"一曲凉州"是古代的一首歌曲,"无限情"表达了歌曲中包含的深厚情感。
5. **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
-"直自当时到今日"说明从过去到现在,时间跨度很大。"中间歌吹更无声"意味着在这漫长的时光中,曾经的欢声笑语已经消逝,留下的只是历史的沉默。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迁和人的活动,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融入了音乐、舞蹈、美酒等元素,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历史的深刻洞察。
《双石》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双石》是其文学作品中的一首,结合了历史、哲学与自然的元素,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变迁,引出了对时间、生命以及存在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读
《双石》题目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对象,即自然界中的两块石头。在白居易的笔下,这两块石不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更是承载了时间流转、历史变迁和人类情感的象征。
### 文章结构与内容
1. **历史遗迹的消逝**:“娃宫屟廊寻已倾, 砚池香径又欲平”。诗的开头,白居易描绘了历史上著名人物的遗迹,如王昭君的宫殿、书法爱好者使用的砚台池畔的小径等,如今已经破败,只留下对过去的追忆。这体现了自然与时间的无情,无论多么辉煌的过去,最终都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2. **季节与自然的对比**:“二三月时何草绿, 几百年来空月明”。白居易通过对春季绿草的描述和百年来只有月光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新旧交替,暗示了时间的永恒和人类活动的短暂。
3. **情感的连贯与复杂**:“使君虽老颇多思, 携觞领妓处处行”。这里展现了诗中人物(可能代表诗人自己)的复杂情感,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变迁,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时生活的享受,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内在的矛盾。
4. **音乐与情感的融合**:“今愁古恨入丝竹, 一曲凉州无限情”。通过音乐与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情感的深刻思考。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连接过去与现在,传达复杂的情感。
5. **时间的永恒性**:“直自当时到今日, 中间歌吹更无声”。在最后两句中,白居易强调了时间的连续性和人类活动的有限性,指出从过去到现在的连贯性,强调了在时间长河中,任何声音(包括音乐)都终将消失,只有自然和时间本身的连续性永恒不变。
### 总结
《双石》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与存在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深邃的哲学思考。诗中的双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物体,更成为了时间流转、生命短暂与永恒自然规律的象征。白居易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