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wēi zhī shī èr shí sān shǒu 。 hé wǒ nián sān shǒu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
rì jū fù yuè zhū huán huí zhào xià tǔ |
日居复月诸 环回照下土 |
shǐ wǒ xuán yún fā huà wèi sù sī lǚ |
使我玄云发 化为素丝缕 |
bǐng zhì běn léi liè yǎng shēng réng mǎng lǔ |
禀质本羸劣 养生仍莽卤 |
tòng yǐn kùn lián xiāo bēi yín jī guò wǔ |
痛饮困连宵 悲吟饥过午 |
suì lìng tóu shàng fā zhǒng zhǒng wú chǐ wǔ |
遂令头上发 种种无尺五 |
gēn xī bǐ shǔ miáo shāo xì tóng chāi gǔ |
根稀比黍苗 梢细同钗股 |
qǐ shì fá gāo mù fēi guān zhì fēng yǔ |
岂是乏膏沐 非关栉风雨 |
zuì wèi bēi shāng duō xīn jiāo shuāi luò kǔ |
最为悲伤多 心焦衰落苦 |
yú zhě néng yǒu jǐ luò zhě bù kě shù |
馀者能有几 落者不可数 |
tū shì què tián hé duò rú wū jiě yǔ |
秃似鹊填河 堕如乌解羽 |
cāng huá hé yòng zhù kǔ cí yì xiū tǔ |
苍华何用祝 苦辞亦休吐 |
pǐ rú tì tóu sēng qǐ yào jīn guān zhǔ |
匹如剃头僧 岂要巾冠主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中,其主要描绘了个人面对岁月更迭、人生沉浮的深刻感受。这里可以逐段解释其意思:
1. **日居复月诸,环回照下土** - 太阳和月亮交替照耀大地,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的更替。这句话显示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
2. **使我玄云发,化为素丝缕** - “玄云发”指的是黑发,随着时光的流转,黑发逐渐变成了“素丝缕”,即白色的头发。这形象地表达了人年老头发变白的过程。
3. **禀质本羸劣,养生仍莽卤** - “禀质”指人的体质,“羸劣”指体质虚弱,“莽卤”是粗鲁、不精细的意思。这句话说人的体质原本就比较虚弱,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养,暗示了作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不满或自嘲。
4. **痛饮困连宵,悲吟饥过午** - “痛饮”可能指大量饮酒,“连宵”是连续好几个夜晚,“悲吟”则是悲伤地吟唱,“饥过午”即午饭后感到饥饿。这些描述揭示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放纵和内心的空虚、痛苦。
5. **遂令头上发,种种无尺五** - “种种”在此处指零星、稀疏,“无尺五”是说头发变得稀疏,几乎看不到一尺五分的长度。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岁月催人老,头发变得稀疏的过程。
6. **根稀比黍苗,梢细同钗股** - “黍苗”和“钗股”都是形容头发稀疏和细小。这里将头发比作稀疏的黍苗和细小的钗股,再次强调了头发的状态。
7. **岂是乏膏沐,非关栉风雨** - “膏沐”指保养头发的油膏,“栉”是梳子,“风雨”则是自然界的风和雨。这句话表达作者不是缺乏保养头发的油膏,也不是因风霜雨打导致头发稀疏,暗示了自身内在的原因。
8. **最为悲伤多,心焦衰落苦** - “悲伤多”和“心焦”描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焦虑,对衰老的感伤。
9. **馀者能有几,落者不可数** - “馀者”指剩下的头发,“落者”指脱落的头发,这句话说剩下的头发已经不多,脱落的头发更是难以计数,反映了作者对衰老的无奈。
10. **秃似鹊填河,堕如乌解羽** -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秃似鹊填河”,意思是头发脱落得像乌鸦填满天河,形容头发脱落得非常严重。另一个是“堕如乌解羽”,指头发脱落如同乌鸦的羽毛散落,进一步强调了头发稀疏的状态。
11. **苍华何用祝,苦辞亦休吐** - “苍华”指黑色的头发(这里的“苍”和“白”相对,可能指希望头发仍然保持黑色),这句话说对头发保持黑色的祈福并无用处,言语的诉说也无法改变现状。
12. **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 - “剃头僧”指的是剃了光头的和尚,这里将自己与剃头僧相比,暗示了头发稀疏到如同和尚般光头的状态,同时表达了不需要帽子或头饰的意味,可能是在暗示对容貌的自信或自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自身衰老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思考。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理现象,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复杂情感。诗人以自己的身体变化为比喻,揭示了时间流逝、生命衰败的自然规律,以及人面对这种变化时的无能为力和内心的痛苦。
1. **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诗中通过“日居复月诸,环回照下土”来描绘时间的循环不息,而“使我玄云发,化为素丝缕”则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摧残,如同青丝转瞬变为白发,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2. **自我反省与自我认知**:“禀质本羸劣,养生仍莽卤”表明诗人对自己身体素质和生活状态的反思,强调了自身条件的不足和养生方法的不当,为后文的痛苦和衰落埋下伏笔。
3. **情感的痛苦与挣扎**:“痛饮困连宵,悲吟饥过午”体现了诗人面对生命衰落时的痛苦和挣扎,饮酒解愁、吟诗抒怀,却又因饥饿而生出的更加深刻的哀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我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4. **生命状态的比喻**:“秃似鹊填河,堕如乌解羽”运用了鹊填河和乌解羽的典故,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的衰退,如同鹊填河时的羽毛逐渐稀疏,乌鸦失去羽毛的景象,表现了生命终将走向衰败、消失的必然性。
5.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苍华何用祝,苦辞亦休吐”中“苍华”可能指白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衰退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追问,问自己是否有意义去祈求、去表达,暗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6. **最终的平静与接受**:“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将自己比作剃光头发的僧人,象征着生命最终归于平静与无为,接受生命自然的规律和最终的消逝,表现了一种超然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理体验,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时间、自我认知、情感痛苦、生命意义以及最终接受生命规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