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òu tài zi bīn kè guī luò ( zì cǐ hòu dōng dōu zuò )
授太子宾客归洛(自此后东都作)
lǐ fàng xiě wǒ zhēn xiě lái èr shí zài |
李放写我真 写来二十载 |
mò wèn zhēn hé rú huà yì xiāo guāng cǎi |
莫问真何如 画亦销光彩 |
zhū yán yǔ xuán bìn rì yè gǎi fù gǎi |
朱颜与玄鬓 日夜改复改 |
wú cuō mào jù fēi qiě xǐ shēn yóu zài |
无磋貌遽非 且喜身犹在 |
《授太子宾客归洛(自此后东都作)》古诗词释义:
### 白居易的《授太子宾客归洛(自此后东都作)》解读:
#### 原诗翻译:
**李放给我画真,这画像已有二十载。**
作者提到李放曾为他画了一幅画像,这一作品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莫问真何如,画亦销光彩。**
诗人在此处劝告,不必去评价画像的真假或对错,因为时间流逝,画作原有的光彩也已经消逝。
**朱颜与玄鬓,日夜改复改。**
“朱颜”指的是红润的面容,“玄鬓”指的是黑发。这两句描述了岁月的无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容和头发都在不断变化。
**无磋貌遽非,且喜身犹在。**
“无磋”可能是指“不思量”,“貌遽非”意为容貌变化迅速。诗人感慨于容貌的快速变化,但同时也欣慰自己尚且存活,还有机会面对这些变化。
---
### 总体解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容颜变化的无奈接受。通过李放所画画像的过去与现下的对比,诗人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脆弱。最后,尽管容貌在变化,但诗人庆幸自己仍然活着,还能体验这些变化,表达了一种积极面对生命流逝的态度。
《授太子宾客归洛(自此后东都作)》古诗词赏析:
《授太子宾客归洛》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之手。在诗中,白居易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对好友李放的画作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诗中的“李放写我真,写来二十载”表明了白居易与李放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李放作为画家,对白居易形象的描绘和记录。这句诗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友情的见证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尤为重要。
接着,“莫问真何如,画亦销光彩”揭示了对于美的理解和评价,是主观的。即使画作再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光彩也会逐渐消逝。这里,白居易表达的是对事物随着时间变迁本质不变的深思,以及对时间对事物影响的接受和理解。
“朱颜与玄鬓,日夜改复改”将人生的更迭比作日复一日的变化,朱颜(指年轻人红润的脸庞)与玄鬓(指头发变白)的更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这一句诗深刻地表达了白居易对时间无情、生命短暂的感慨。
“无磋貌遽非,且喜身犹在”中,“无磋貌遽非”意为无需感叹面容已非,时间的流逝无法避免。而“且喜身犹在”则表达了白居易在面对生命自然规律时的平和与豁达,对身体尚在的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白居易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探讨了时间、友情、美的流逝与生命的价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时间的独特见解。白居易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的接纳、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