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ǒu zuò èr shǒu

偶作二首

作者:白居易 
yuǎn wàng lǎo cuó é     jìn guān guài qīn yín
远望老嵯峨   近观怪嵚崟
cái gāo bā jiǔ chǐ     shì ruò qiān wàn xún
才高八九尺   势若千万寻
qiàn kōng huá yáng dòng     chóng dié kuāng shān cén
嵌空华阳洞   重叠匡山岑
miǎo yǐ xiān zhǎng jiǒng     ya rán jiàn mén shēn
邈矣仙掌迥   呀然剑门深
xíng zhì guān jīn gǔ     qì sè tōng qíng yīn
形质冠今古   气色通晴阴
wèi qiū yǐ sè sè     yù yǔ xiān shěn shěn
未秋已瑟瑟   欲雨先沈沈
tiān zī xìn wèi yì     shí yòng fēi suǒ rèn
天姿信为异   时用非所任
mó dāo bù rú lì     dǎo bó bù rú zhēn
磨刀不如砺   捣帛不如砧
hé nǎi zhǔ rén yì     zhòng zhī rú wàn jīn
何乃主人意   重之如万金
qǐ yī zào wù zhě     dú néng zhī wǒ xīn
岂伊造物者   独能知我心

《偶作二首》古诗词释义:

### 诗词逐段解释:

#### 第一首: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 **远望**:从远处观看,这里指的是作者从远方眺望那座山峰。
- **老嵯峨**:描述山峰的古老和高峻。
- **近观怪嵚崟**:近距离观察,发现山峰的奇异和险峻。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 **才高八九尺**:意思是山峰的高度虽然只有一人多高,但形象独特。
- **势若千万寻**:描绘山峰的气势庞大,如若高达千万寻,强调其壮观。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 **嵌空华阳洞**:指山中有洞穴,形状空洞,像华阳山那样的洞穴。
- **重叠匡山岑**:描述山峦重重叠叠,如同匡山的山头。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 **邈矣**:形容距离遥远。
- **仙掌迥**:仙人掌般高耸,显得距离遥远。
- **呀然**:形容开张、开阔的样子。
- **剑门深**:比喻剑门山的深邃。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 **形质冠今古**:山峰的形态质地超越古今,独具特色。
- **气色通晴阴**:山峰的色彩随着晴天和阴天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其生命力和季节感。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 **未秋已瑟瑟**:还没到秋天,山峰就已经给人一种秋日萧瑟的感觉。
- **欲雨先沈沈**:还未下雨,山峰就给人一种阴沉沉的预兆。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 **天姿信为异**:山峰的天性确实是奇异的。
- **时用非所任**:意思是这种奇异的山峰在当时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 **磨刀不如砺**:比喻山峰不是用于磨刀的好材料。
- **捣帛不如砧**:捣布不如砧石,进一步强调山峰不适合用于实践中的用途。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 **何乃主人意**:为什么主人会如此看重它?
- **重之如万金**:将山峰的价值比作价值万金,强调其珍贵。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难道只有造物主才能真正理解我心中的价值?

#### 总结:

整首诗通过描述远近观察到的山峰的奇异、高大、气势磅礴以及其随着季节变化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对山峰的惊叹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通过将山峰比喻为不适用于日常使用的工具,表达了山峰的独特价值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到的遗憾。最后,诗人感慨山峰的珍贵价值,并赞美了造物者的智慧,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大自然的尊重。

《偶作二首》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名为《偶作二首》,以自然界的山峦为主题,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山峦的壮丽景象,更蕴含了对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反思。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赏析这首诗:

1. **形象描绘**:诗的前四句通过对山峦的远观和近观,描绘出山峦的形态之高峻、奇特,通过“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夸张地展现了山峦的高度和气势。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进一步描绘了山峦的内部结构和复杂的地形,展现出山的立体感和丰富性。

2. **哲学思考**:在描绘山峦的自然美之后,诗人开始反思这些自然景观的“时用非所任”,即山峦虽有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但在人类社会中,其实际作用却难以被充分利用或认知。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山峦的存在与人类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错位。

3. **对比与反问**:通过“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诗人以自然界的工具功能作为隐喻,进一步探讨了山峦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接下来的“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则通过提出疑问,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价值评估可能存在偏颇,即使自然之物有其独特之美,但其价值的认定往往与实际用途关联,而非纯粹的艺术或哲学价值。

4. **深层寓意**:最后两句“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以及对自身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联系的思考。这里暗示了自然界的智慧可能远超人类的理解,而人类自身的心灵体验与自然界的智慧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联系。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壮丽自然景观的画卷,更是一次对自然与人类、艺术与实用、个人情感与社会认知的深刻思考。通过诗中对山峦的描绘与反思,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表面的审美和哲思,引发读者对自然与自我、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深入思考。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