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cuī shí bā sù yǔ xīn chāng bì zhái shí yǔ yì sù cuī jiā yī rén xīn tíng … liáo yǐ xiě huái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聊以写怀
dòng zhě lè liú shuǐ jìng zhě lè zhǐ shuǐ |
动者乐流水 静者乐止水 |
lì wù bù rú liú jiàn xíng bù rú zhǐ |
利物不如流 鉴形不如止 |
qī qīng zǎo shuāng jiàng xī lì wēi fēng qǐ |
凄清早霜降 淅沥微风起 |
zhōng miàn hóng yè kāi sì yú lǜ píng wěi |
中面红叶开 四隅绿萍委 |
guǎng xiá bā jiǔ zhàng wān huán yǒu yá sì |
广狭八九丈 湾环有涯涘 |
qiǎn shēn sān sì chǐ dòng chè wú biǎo lǐ |
浅深三四尺 洞彻无表里 |
jìng fēn hè qiào zú chéng jiàn yú diào wěi |
净分鹤翘足 澄见鱼掉尾 |
yíng móu xǐ yǎn chén gé xiōng dàng xīn zǐ |
迎眸洗眼尘 隔胸荡心滓 |
dìng jiāng chán bù bié míng yǔ chéng xiāng sì |
定将禅不别 明与诚相似 |
qīng néng lǜ tān fū dàn kě jiāo jūn zi |
清能律贪夫 淡可交君子 |
qǐ wéi kōng xiá wán yì qǔ xiāng lún nǐ |
岂唯空狎玩 亦取相伦拟 |
yù shí jìng zhě xīn xīn yuán zhǐ rú cǐ |
欲识静者心 心源只如此 |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聊以写怀》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通过对“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这一对句的阐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人性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思考。
1.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这句话首先提出了一个对比,动的人喜欢随波逐流,享受流动的动态美;静的人则更倾向于欣赏平静的水,享受那份宁静的平和。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不同性格、生活方式的人群的比喻。
2.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流水更适合于滋养和推动万物,而静止的水面更适合于映照万物的面貌。这里进一步说明了流动和静止各自的优势,强调了动态与静态的互补性,暗示了生活中的平衡与和谐。
3.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这两句描绘了秋季早晨的景象,霜降预示着季节的变换,微风吹来带来了凉意。这一景象既烘托了诗的氛围,也为后面的自然景观描写奠定了基础。
4.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在这特定的时刻,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和谐,红叶的开放与绿萍的铺展,象征着生机与平衡。
5.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这几句描述了这片水面的尺度与特点,强调了其空间的有限与深度的清澈,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纯粹与美丽。
6.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水面的清澈不仅能让人们赏心悦目,还能映照出高洁的鹤翘起脚尖,以及水下鱼儿悠游的场景,体现了水的纯净与生命活力的和谐共存。
7.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这片水面对人的心灵的影响,如同镜子一般,能洗涤眼中的尘埃,荡涤心灵的杂质,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8.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这里的禅,指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通过这片水,作者仿佛在暗示通过静观自然,能够达到心灵的平静,与禅宗所追求的境界相契合。这里的“明与诚相似”则体现了清晰的洞察力与真诚的品德之间的联系。
9.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这两句表达了自然之美能够教育和影响人们,无论是通过其清廉的品质来规范贪欲,还是通过其淡泊的态度来吸引君子,自然之美有着深远的道德影响。
10.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最后两句强调了不仅在表面欣赏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来理解生活、人性与道德之间的深层联系,将自然与人类的精神世界相联系,寻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一种对和谐生活和内在心灵平静的向往,以及自然与人类之间深层联系的思考。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聊以写怀》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聊以写怀》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歌,通过与水相关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追求。诗歌的标题中的“弊宅”一词,点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并不富裕,但他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情感的寄托。
全诗以“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开篇,分别将“动者”与“静者”对比,表达了不同性格之人对自然的不同体验。接着,“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两句,将水流与止水作比,水流丰富、灵活,象征动态美;止水平静、清澈,象征静态美,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描绘了清晨霜降、微风拂面的清新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通过红叶的绽放与绿萍的沉淀,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描绘了水体的宽广、曲折、深浅和透明度,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和纯净性。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进一步描绘了水面上的鹤与水底的鱼,以鹤的优雅姿态与鱼的灵动游动,进一步展现了水体的动态美和生命力。“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则表达了水的洗涤作用,无论是消除眼睛的尘埃还是心灵的杂质,都象征了自然之美的净化心灵的力量。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两句,将自然之美与禅的静定相联系,表明了诗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然之美的外在显现,更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深刻理解。“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进一步阐述了自然之美能够影响人的情感与行为,激发人们的纯洁与高尚品质。
最后,“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体验,达到内心宁静与澄明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追求。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纯净心灵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