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wěn mián
安稳眠
cháo yì jiē fā luò mù yì jiē fā luò |
朝亦嗟发落 暮亦嗟发落 |
luò jǐn chéng kě jiē jǐn lái yì bù è |
落尽诚可嗟 尽来亦不恶 |
jì bù láo xǐ mù yòu bù fán shū lüè |
既不劳洗沐 又不烦梳掠 |
zuì yí shī shǔ tiān tóu qīng wú jì fù |
最宜湿暑天 头轻无髻缚 |
tuō zhì gòu jīn zé jiě qù chén yīng luò |
脱置垢巾帻 解去尘缨络 |
yín píng zhù hán quán dāng dǐng qīng yī sháo |
银瓶贮寒泉 当顶倾一勺 |
yǒu rú tí hú guàn zuò shòu qīng liáng lè |
有如醍醐灌 坐受清凉乐 |
yīn wù zì zài sēng yì zī yú tì xuē |
因悟自在僧 亦资于剃削 |
《安稳眠》古诗词释义:
### 白居易的《安稳眠》
白居易这首诗描绘了对失去头发的平和接纳与利用头发稀疏的便利来获得舒适体验的过程,同时也隐含了对“自在僧”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哲学思考。
#### 朝亦嗟发落, 暮亦嗟发落
“朝”和“暮”代表着一天的开始与结束,诗人对头发脱落的叹惋贯穿于一天的始终。这里,白居易表达了对自然衰老过程的无奈与感慨。
#### 落尽诚可嗟, 尽来亦不恶
“诚可嗟”意味着对脱落的头发感到惋惜,“尽来亦不恶”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即即使头发掉光了,也不是什么糟糕的事。这是对生命自然规律的一种接受与理解。
#### 既不劳洗沐, 又不烦梳掠
这是对头发脱落带来的便利性的描述,因为头发少了,自然就免去了洗头和梳理的烦劳。这是一种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简单、自在的哲学思考。
#### 最宜湿暑天, 头轻无髻缚
夏日湿热,头发稀少的状况使得头部更为清爽,不用戴帽子束缚,可以更加轻松舒适地享受炎热的天气。这体现了对自然状态的偏好和对身体解放的追求。
#### 脱置垢巾帻, 解去尘缨络
“巾帻”和“缨络”都是古代男性头上的装饰,这里的描述意味着在头发稀少的情况下,摆脱了对头部装饰的依赖,更接近自然和自由的状态。
#### 银瓶贮寒泉, 当顶倾一勺
使用冷泉水浇在头上,既凉爽又清洁,这种行为在夏季尤为舒适。通过这种简单的行为,白居易表达了对自然清凉之美的追求和享受。
#### 有如醍醐灌, 坐受清凉乐
“醍醐”是佛教中常用来比喻极高法喜的词汇,这里用来形容冷水浇头带来的清凉和愉悦,如同获得高深的法喜。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精神满足的向往。
#### 因悟自在僧, 亦资于剃削
“自在僧”是指那些生活方式极其简单、精神自由的僧侣。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反思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渴望,以及对于剃发(佛教中常指剃去头发以示舍弃俗世烦恼)所象征的修行自由的理解。整体上,这首诗既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也隐含着对精神自由与简单生活的哲学思考。
《安稳眠》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安稳眠》诗作,通过抒发个人对衰老和生活细节的感悟,流露出一种淡然与安详的生活态度。全诗以“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开篇,以日复一日的感叹发落之多,描绘了时间流逝、生命衰减的自然现象。在感叹衰老的同时,诗人并没有陷入悲观的情绪,反而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接受了自然规律。“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表达了对生命变化的接纳和理解。
接下来的“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几句,描述了发落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反映出诗人在接受生活现状的同时,也能找到其中的轻松与自在。这是对生活细节的一种调侃与自我安慰,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则是进一步对释放束缚的描写,以脱下重负、解放心灵为意象,比喻放弃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轻盈与自由。同时,这也与诗中提到的“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相呼应,暗示通过接受生命自然的减损,诗人仿佛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与佛教的剃发出家者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鸣。
结尾“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描绘了夏日解暑的一幕,将清凉的泉水比作醍醐,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对生活小确幸的享受,也隐含着一种精神上的清凉与滋养,即在平凡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慰藉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自然与生活细节的细致描绘,传达出诗人面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坦然态度,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安详与快乐的智慧。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他作为诗人对于生活细腻入微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