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 shàng yè jìng
池上夜境
jiā suī rì jiàn pín yóu wèi kǔ jī dòng |
家虽日渐贫 犹未苦饥冻 |
shēn suī rì jiàn lǎo xìng wú jí bìng tòng |
身虽日渐老 幸无急病痛 |
yǎn féng nào chù hé xīn xiàng xián shí yòng |
眼逢闹处合 心向闲时用 |
jì dé ān wěn mián yì wú diān dǎo mèng |
既得安稳眠 亦无颠倒梦 |
《池上夜境》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池上夜境》是白居易所作,描绘了诗人在夜中独坐池边、思考人生感悟的情境,流露出一种知足常乐、内心宁静的哲学态度。我们分段逐行解释:
1. **家虽日渐贫,犹未苦饥冻,身虽日渐老,幸无急病痛**: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描述。虽然家境日渐贫寒,但他并未因为食物不足、寒冷困扰而感到痛苦。同样,尽管他年岁渐长,身体也在自然老化,但庆幸的是没有遭受急病的折磨,身体状况还算稳定。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现了知足的心态。
2. **眼逢闹处合,心向闲时用**:
这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在面对喧闹纷扰的环境时,能够合上眼睛暂时避开,而在闲暇时刻,能够用心去体会、感受。这里“眼逢闹处合”意味着在嘈杂的环境中,诗人可以暂时闭目或静心,寻求内心的平静。“心向闲时用”则表明在闲暇时,诗人能够专心思考、感受,不被外在的喧嚣所干扰。
3. **既得安稳眠,亦无颠倒梦**:
最后两句诗总结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能够得到安稳的睡眠,没有受到颠倒的梦境困扰。安稳的睡眠往往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而“颠倒梦”则可能指混乱、不安的梦境,与前文的“眼逢闹处合”和“心向闲时用”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状态的描述和对内心状态的反思,展现了白居易知足常乐、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表达了对简单生活质朴价值的认同。
《池上夜境》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池上夜境》充满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状态的深刻洞察。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比日常生活的表象与内在的精神状态,展现出诗人对于安逸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首句“家虽日渐贫,犹未苦饥冻”,描绘了一幅家庭虽日渐贫穷,但未遭受生活基本需求匮乏的画面。这种虽贫犹未苦的状况,实际上是诗人对于精神满足与物质生活之间的平衡思考,表明即使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依旧能够带来生活的幸福。
接下来的“身虽日渐老,幸无急病痛”表达了身体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衰老,但幸运的是没有遭遇急症痛苦。这种对健康状态的感激之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高度珍视,说明在健康的前提下,对生命的老去也能以平和的心态接纳。
“眼逢闹处合,心向闲时用”这一对仗,展现了诗人面对繁忙与喧嚣时,能够选择闭合眼睛以求内心的宁静,而在闲暇时刻,则让心灵得以充分运用,追求精神的丰富与提升。这种通过内外协调、动静结合的方式寻求心灵的平和与充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把控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最后,“既得安稳眠,亦无颠倒梦”,点明了诗人对于安稳睡眠的渴望和对无梦之夜的赞美。安稳的睡眠是精神放松和恢复的重要途径,而“无颠倒梦”则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安宁,没有纷扰和杂念,是诗人理想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池上夜境》以朴素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富足的生活图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给读者带来了对于人生价值和幸福定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