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 fēng shī tǒng jì wēi zhī
醉封诗筒寄微之
lián yè jiāng yún huáng cǎn dàn píng míng shān xuě bái mó hú |
连夜江云黄惨澹 平明山雪白模糊 |
yín hé shā zhǎng sān qiān lǐ méi lǐng huā pái yī wàn zhū |
银河沙涨三千里 梅岭花排一万株 |
běi shì fēng shēng piāo sàn miàn dōng lóu rì chū zhào níng sū |
北市风生飘散面 东楼日出照凝酥 |
shuí jiā gāo shì guān mén hù hé chǔ xíng rén shī dào tú |
谁家高士关门户 何处行人失道途 |
wǔ hè tíng qián máo shāo dìng dǎo yī zhēn shàng liàn xīn pù |
舞鹤庭前毛稍定 捣衣砧上练新铺 |
xì tuán zhì nǚ hē hóng shǒu chóu zuò shuāi wēng duì bái xū |
戏团稚女呵红手 愁坐衰翁对白须 |
yā zhàng yī zhōu chú jí kǔ chéng fēng wàn jǐng jìn huān yú |
压瘴一州除疾苦 呈丰万井尽欢娱 |
rùn hán yù dé huái jūn zi hán zhù shuāng wēi yì dài fū |
润含玉德怀君子 寒助霜威忆大夫 |
mò dào yān bō yī shuǐ gé hé fáng qì hòu liǎng xiāng shū |
莫道烟波一水隔 何妨气候两乡殊 |
yuè zhōng dì nuǎn duō chéng yǔ hái yǒu yáo tái qióng shù wú |
越中地暖多成雨 还有瑶台琼树无 |
《醉封诗筒寄微之》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醉封诗筒寄微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生活情境的诗,诗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描绘。下面是逐段解释:
1. **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夜幕降临,江面上云层弥漫,呈黄白色,显得惨淡无光;等到天明,山上的雪覆盖得模糊一片,洁白无瑕。
2. **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形容天际的云层如银河般广阔,延伸了三千里的距离;梅岭上的梅花排列如一排排花树,总数达到了一万株。
3. **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北市的风吹拂,人的脸庞被风吹得飘散;东楼的日出,照亮了凝结如糖霜的雪景。
4. **谁家高士关门户,何处行人失道途**。暗示有位高洁的士人在闭门不出,而行人在雪中迷路,不知所措。
5. **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砧上练新铺**。鹤在庭前舞动,羽毛轻微地颤动;捣衣的妇女在砧板上铺开新晾的衣物。
6. **戏团稚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描述一群嬉戏的孩童,用手捧着脸,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一位年老的老人愁坐在那里,白发斑斑。
7. **压瘴一州除疾苦,呈丰万井尽欢娱**。表达了消除瘴气给一州带来健康,使得百姓生活富足,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8. **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水滋润着如同君子般的品德,寒冷则让人怀念有威望的官员。
9.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不要说烟雾弥漫的水面上有隔阂,其实不同的气候也可以相辅相成。
10. **越中地暖多成雨,还有瑶台琼树无**。越地气候温暖,多雨,而瑶台琼树则可能是指想象中的仙境,没有出现在诗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生活细节以及不同人物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情赞美。
《醉封诗筒寄微之》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醉封诗筒寄微之》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七言律诗,通过描绘昼夜交替的自然景观和人间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社会安宁的期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与景象描写
首联“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以“惨澹”描绘夜晚江面云彩的昏黄,与清晨“模糊”的山雪形成对比,既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丰富的视觉世界。
### 中间四句的景物描绘
颔联“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运用夸张手法,将视野放大到极至,用“三千里”和“一万株”来形容梅岭的辽阔与繁花的密集,既展示了自然的壮美,也暗喻了诗人的雄心与憧憬。
### 表现人间情态
颈联“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通过“北市”“东楼”的细节,描绘了市井生活和城市风貌,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鲜活与温暖。同时,通过“飘散面”“照凝酥”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描述儿童与老人的形象
尾联“戏团稚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通过儿童的“呵红手”和老人的“对白须”两个场景,细腻地展现了生活的另一面——儿童的纯真与老人的沧桑,既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 总结与主题升华
全诗以自然美景开篇,继而展开对人间生活、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描绘,最终在对友人的思念中收尾,升华了主题——在自然与人间的和谐中,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社会和谐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许。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写景技巧,也深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