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 wò
闲卧
yǒu huā yǒu jiǔ yǒu shēng gē qí nài nán féng qīn gù hé |
有花有酒有笙歌 其奈难逢亲故何 |
jìn hǎi ráo fēng chūn zú yǔ bái xū tài shǒu mèn shí duō |
近海饶风春足雨 白须太守闷时多 |
píng yáng yīn yuè suí dū wèi liú zhì sān nián zài zhè dōng |
平阳音乐随都尉 留滞三年在浙东 |
wú yuè shēng xié wú fǎ yòng mò jiào tōu rù guǎn xián zhōng |
吴越声邪无法用 莫教偷入管弦中 |
hé láng xiǎo jì gē hóu hǎo yán lǎo hū wèi yī chuàn zhū |
何郎小妓歌喉好 严老呼为一串珠 |
hǎi wèi xīng xián sǔn shēng qì tīng kàn yóu dé duàn cháng wú |
海味腥咸损声气 听看犹得断肠无 |
《闲卧》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在描述诗人的生活状态、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来逐句解读:
1. **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在花香、美酒和欢快的音乐声中,诗人感叹难以遇到亲朋好友。这句话表达出诗人在节日或闲暇时光中感到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2. **近海饶风春足雨,白须太守闷时多**: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靠近海洋,春季多风多雨。对于他这样一个白发的太守而言,这样的环境往往会使他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感到更加烦闷。这里揭示了诗人作为地方官的孤独与无奈。
3. **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在平阳这个地方,伴随着音乐的是都尉,他在浙东停留了三年。这句话可能是在描绘另一个情境或者是在借他人之事来表达自己的处境,暗示了诗人可能因某些原因无法离开浙东,需要在此地停留了三年之久。
4. **吴越声邪无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吴越之地的音乐风格独特,但诗人认为这可能不适合他当前的环境或心情。他告诫不要让这些不适应的音乐混入正式的表演中。这显示出诗人对音乐品味的高雅和对环境的敏感。
5. **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提到何郎的小妓女歌声美妙,像是一串珠子,形象地形容了她歌声的清脆悦耳。这可能是诗人在特定场合下听到的乐声,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6. **海味腥咸损声气,听看犹得断肠无**:海产的腥咸气味可能会影响到音乐的播放环境,让人感到不适。即便如此,诗人仍然能欣赏到音乐的美妙,甚至到了能“断肠”的程度,表达了他对音乐的深沉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在特定环境下的孤独、无奈、对音乐的品味、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感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古代文人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
《闲卧》古诗词赏析:
《闲卧》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闲适中略带忧愁的心境。整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隐喻等修辞手法,传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两句“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聚会的盛况,花香、美酒、悦耳的音乐构成了一派欢乐的景象。然而,在这一片欢愉中,诗人却感叹于“难逢亲故”,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与友人的相聚之情。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因缺少亲朋好友的陪伴而产生的空虚与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近海饶风春足雨,白须太守闷时多”,形象地描绘了海边的自然环境,风、雨与大海的自然景观构成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白居易以自己的“白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加之“太守”的身份,暗示了其政治生涯的忙碌与复杂。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态与动态、宁静与活跃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常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自身政治身份所带来的烦恼的反思。
后半部分“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吴越声邪无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诗人借用了“平阳音乐随都尉”的典故,进一步表达了对音乐的喜爱,同时,通过“留滞三年在浙东”的叙述,暗示了自己被滞留在浙东的无奈与苦闷。吴越之声无法用在当前的场合,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不满。此处的“无法用”不仅是对音乐功能的一种限制,也是对个人政治生涯或人生阶段的一种反思。
最后的几句“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海味腥咸损声气,听看犹得断肠无”中,诗人通过赞扬何郎小妓的歌声和严老对海味的评价,进一步强调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能够带来的慰藉。尽管海味可能损害了音乐的纯粹性,但诗人依然能够在聆听中找到情感的寄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感的寄托能够超越生活中的困扰,达到心灵的慰藉。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闲卧》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闲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对友谊的渴望、对自然的欣赏、对政治身份的反思,以及在困境中寻找慰藉的情感历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通过其艺术手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