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 guān fù quē , liú zèng wēi zhī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
xī zhàng dēng gāo sì xiāng lú yì jiù fēng |
锡杖登高寺 香炉忆旧峰 |
ǒu lái zhōu bù xì hū qù niǎo wú zōng |
偶来舟不系 忽去鸟无踪 |
qǐ yào liú lí jì níng láo dòng bié róng |
岂要留离偈 宁劳动别容 |
yǔ shī jù shì mèng mèng lǐ zàn xiāng féng |
与师俱是梦 梦里暂相逢 |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古诗词释义: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对个人生活片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对当前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下面逐句解析诗的含义:
1. **锡杖登高寺, 香炉忆旧峰**:锡杖是佛教徒行走时所用的拐杖,象征着诗人作为僧人的身份。"登高寺"和"忆旧峰"则分别代表诗人过去修行或居住过的寺院和山峰,这里通过对比“高寺”与“旧峰”,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自然美景的怀念。
2. **偶来舟不系, 忽去鸟无踪**:"偶来舟不系"描绘了诗人偶然来到某地,而船却不需系在岸边的情景,隐喻着生活中的偶然性与自由感。"忽去鸟无踪"则是通过鸟儿的自由飞翔来暗示自己的生活也可能随时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3. **岂要留离偈, 宁劳动别容**:"留离偈"通常指的是告别时的诗句,此处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离别并不期待,希望告别能尽量简短轻松,不再给他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4. **与师俱是梦, 梦里暂相逢**:诗人将自己和师友的关系比作梦境,暗示了人生如梦,相聚和离别都是短暂的。"梦里暂相逢"表达了即使相聚短暂,但内心的联系和友情是永恒的,即使在梦境中,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温暖。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离别的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和对生活的哲思,使得这首诗具有深邃的情感和哲理内涵。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古诗词赏析: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展现了一位文人士大夫对于现实人生、佛道思想以及友情的深刻反思与表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背景解析
- **除官赴阙**:诗题中的“除官”意味着官职被撤销,“赴阙”则指返回京城,常与官员被贬官或者职位变动相关联。在古代,官员的职位变动往往与个人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
- **留赠微之**:“微之”是白居易的友人元稹的字。白居易与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双璧,二人交情深厚,常常相互赠诗酬答。诗中的“留赠”二字,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离别时的不舍。
### 诗歌内容解析
1. **首联“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锡杖和香炉都是佛教徒常用的法器,首联表达了诗人归途中对佛教信仰的寄托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高寺和旧峰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过往经历的怀念。
2. **颔联“偶来舟不系,忽去鸟无踪”**:这两句通过“舟不系”和“鸟无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旅程中的自由和无常。无论是舟的不系,还是鸟的无踪,都隐喻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漂泊感。
3. **颈联“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诗人通过“留离偈”和“动别容”表达了一种对传统辞行礼节的反思。在这里,“留离”意味着告别,而诗人则似乎在暗示,告别本身就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表达了对自然、自在生活状态的追求。
4. **尾联“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最后两句话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将人生比作一场梦,指出无论是朋友间的相聚还是个人的身份、命运,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同时,也表达了即使在梦境中短暂的相逢也是珍贵的,隐含着对生命本质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 总体赏析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体现了白居易诗作中常见的哲理性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诗意的描绘,白居易探讨了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转变、离别与重新开始的主题,传递出一种超脱于具体人事之外的宇宙观和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