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hú liú bié
西湖留别
zài jùn liù bǎi rì rù shān shí èr huí |
在郡六百日 入山十二回 |
sù yīn yuè guì luò zuì wèi hǎi liú kāi |
宿因月桂落 醉为海榴开 |
huáng zhǐ chú shū dào qīng gōng zhào mìng cuī |
黄纸除书到 青宫诏命催 |
sēng tú duō chàng wàng bīn cóng yì péi huí |
僧徒多怅望 宾从亦裴回 |
sì àn yān mái zhú lín xiāng yǔ luò méi |
寺暗烟埋竹 林香雨落梅 |
bié qiáo lián bái shí cí dòng liàn qīng tái |
别桥怜白石 辞洞恋青苔 |
jiàn chū sōng jiān lù yóu fēi mǎ shàng bēi |
渐出松间路 犹飞马上杯 |
shuí jiào lěng quán shuǐ sòng wǒ xià shān lái |
谁教冷泉水 送我下山来 |
《西湖留别》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西湖留别》是一首描绘在杭州任职期间与西湖自然风光及人事交往的离别之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留恋和对离别友人的不舍之情。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在杭州任职的600天里,我曾12次入山,描写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多次游历山林的景象,显示了其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2. **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月亮下的桂花落满了床,月光与花香让人心醉;醉酒时正逢海榴(石榴)盛开,香气四溢,渲染出诗人酒醉花香、心旷神怡的场景。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浪漫情怀。
3.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一封黄纸的任命书送达,显示诗人即将离开杭州,青宫的诏命催促着他启程。这一转折预示了诗人的职务变更,必须离开他热爱的杭州和西湖。
4. **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僧侣们和宾客们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心情,徘徊不去。这反映出诗人与当地人民深厚的情感纽带和离别时的感伤。
5. **寺暗烟埋竹,林香雨落梅**:寺院在烟雾中显得暗淡,竹林在雨中散发出香气,梅花随雨水落下。这是在描绘离别前最后一次在西湖边的景象,增添了一种哀愁的氛围。
6. **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诗人留恋于桥上的白色石头,洞口的青苔让他心生留恋。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不舍。
7.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诗人逐渐走出松林,却依然在马背上畅饮,继续享受西湖的美景。这描绘了诗人不舍离开的心情。
8. **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是问句形式,暗示诗人并不愿意离开,好像是被什么力量引向山下。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即将离别这一现实的感伤。它不仅是一首辞官诗,也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的佳作。
《西湖留别》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西湖留别》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在离开杭州(古代称西湖地区为“钱塘”或“钱塘江”)时的情感和景致的描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观和作者与当地僧侣、宾客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1. **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描绘了西湖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如月桂、海榴、竹、梅、白石、青苔等,这些元素不仅展现了西湖的四季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月桂的落叶、海榴的花开、雨落梅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季节变换,也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别的氛围。
2. **情感的抒发**:诗中体现了作者在离开之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官职变化、被召回皇宫的无奈和不舍,也有对僧侣、宾客间的深厚友谊的眷恋。这种情感交织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具人情味和深度。
3. **细节描绘的丰富性**:从“寺暗烟埋竹,林香雨落梅”到“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诗人在描述场景时,注重细节的描绘,如烟雾、香味、雨滴等,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也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4. **情感的渐变**:诗中情感从初离时的不舍,到逐渐适应离别的现实,再到最终的释然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的变化流畅自然,体现了诗人情感处理的细腻和成熟。
5. **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别桥怜白石”中的“怜”字,赋予了桥和石以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命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西湖留别》不仅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了复杂情感、细腻描绘自然和情感变化的佳作。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和对自然、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