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hé yīn yè pō yì wēi zhī

河阴夜泊忆微之

作者:白居易 
biàn hé wú jǐng sī     qiū rì yòu qī qī
汴河无景思   秋日又凄凄
dì báo sāng má shòu     cūn pín wū shě dī
地薄桑麻瘦   村贫屋舍低
zǎo miáo duō jiān cǎo     zhuó shuǐ bàn huó ní
早苗多间草   浊水半和泥
zuì shì xiāo tiáo chù     máo chéng yì xiàng xī
最是萧条处   茅城驿向西

《河阴夜泊忆微之》古诗词释义:

《河阴夜泊忆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在河阴一处泊船时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微之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首联: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
- **汴河无景思**:汴河上看不到美好的景色,这里既指实际的自然景观缺乏美感,也寓指诗人的心情不畅。
- **秋日又凄凄**:秋天的景象给人以凄凉之感,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与之前的“无景思”相呼应。

**颔联: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
- **地薄桑麻瘦**:土地贫瘠,种出来的桑麻显得瘦弱。这不仅是对河阴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经济的贫困。
- **村贫屋舍低**:村落贫穷,房屋低矮。通过描写乡村的贫穷景象,进一步展现了社会生活的艰辛与贫困。

**颈联: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
- **早苗多间草**:早稻的苗被杂草占据,生长得不整齐。这不仅描述了农田管理的不善,也是对当地经济状况不佳的反映。
- **浊水半和泥**:河水浑浊,一半混杂着泥沙。这既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也暗示了生活条件的简陋和环境的恶劣。

**尾联: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
- **最是萧条处**:在这一段描述中,诗人认为最让人感到萧条和凄凉的地方就是茅城驿。
- **茅城驿向西**:这句话不仅指出了一个具体地点(茅城驿),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往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向西的方向寓意着回忆或离别,与诗题“忆微之”相呼应。

整首诗通过描绘河阴夜泊时所见的萧条景象,展现了社会的贫困和自然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河阴夜泊忆微之》古诗词赏析:

《河阴夜泊忆微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对河阴夜泊时所见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对当时社会贫困现实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读
“河阴夜泊忆微之”中的“河阴”指的是古代黄河的一个地区,“夜泊”表示诗人夜晚停泊在河阴的某个地方,“忆微之”则是表达了对友人“微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河阴夜晚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心。

### 诗的结构与情感表达
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河阴夜晚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氛围:“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汴河”指古代的汴河,这里的“无景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渴望,而“秋日又凄凄”则直接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凉景象。接下来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更是通过描述土地贫瘠、作物瘦弱、村落贫困、房屋低矮,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贫困现象的批判与同情。

### 最后四句的深化与感慨
“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这四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旨。描述了早苗在杂草中艰难生长、浑浊的河水半混着泥沙、最萧条的地方是通往西方的茅城驿,不仅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不公与贫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感慨。

### 总结
《河阴夜泊忆微之》通过细致入微的景物描绘,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批判。全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揭示,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关怀,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关注民生、热爱人民的诗人的高尚情操。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