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ǎn shī
远师
xián guān wò jí jué jīng guò jū chǔ xiāo tiáo jìn luò hé |
闲官卧疾绝经过 居处萧条近洛河 |
shuǐ běi shuǐ nán qiū yuè yè guǎn xián shēng shǎo chǔ shēng duō |
水北水南秋月夜 管弦声少杵声多 |
《远师》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远师》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展现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描绘与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的解释:
### 首句:“闲官卧疾绝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
“闲官”表明作者所处的官职并非要职,更多是一种清闲的职位。结合“卧疾”可知,诗人目前因病而卧,少有外出。因此,他与外界的交往变得稀少,生活变得更加静谧与孤立。诗中的“萧条”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居所的冷清与荒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与落寞。这里靠近洛河的居住环境,为诗人的隐居生活增添了一丝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次句:“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水北水南”指的是诗人住所周围靠近河流的两岸,秋月夜则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在这样的夜晚,与人们常见的欢歌笑语和音乐声不同的是,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杵声”通常指的是捣衣声,古代女子在秋月之下用杵捣衣,为家人准备衣物。这里的“杵声多”,则表明夜晚的生活更多是劳作与日常的声响,而非娱乐和宴会,这或许反映了诗人的实际生活状态,也可能是他对这种生活的隐喻和感慨。
### 结合全诗: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居所的环境特点和生活状态,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对官场尘嚣的逃避。通过“管弦声少”和“杵声多”的对比,不仅突出了生活的两种不同侧面,也暗示了诗人对简单、真实生活的追求与珍视。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远师》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远师》这首诗是作者在闲散官职之下的生活写照,通过诗中的景象和情感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略带忧郁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生活状态的描绘**:诗的前两句“闲官卧疾绝经过, 居处萧条近洛河”描绘了作者作为一名闲散官职的官员,因病而不得不卧床休息的状态,日常生活简朴而略显寂寞。这种“绝经过”表明他与世隔绝,与外界的互动大大减少,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2. **环境与氛围**:“居处萧条近洛河, 水北水南秋月夜”不仅展现了作者所居住环境的荒凉与静谧,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提到的“秋月夜”让整个场景更加富有诗意和时间的流逝感。这样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生活情趣**:“管弦声少杵声多”这一句,通过对比管弦乐声的稀少与捣衣声(杵声)的频繁,反映了作者在闲暇之余的生活情趣。捣衣声是古代妇女为生活所需而进行的日常活动,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单调与安宁,同时也可能蕴含了对劳作的怀念或是对过去生活的某种追忆。
4. **情感与思考**:全诗在描绘生活状态、环境氛围以及生活情趣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感和思考。这种情感可能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或者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期待或是忧虑。整体上,诗中透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远师》通过对作者闲散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在特定生活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深意和情感层次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