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 huái
渡淮
huàn yìn suī pín mìng wèi tōng lì yáng hú shàng yòu qiū fēng |
换印虽频命未通 历阳湖上又秋风 |
bù jiào cái zhǎn xiū míng dài wèi fá shī zhēng zào huà gōng |
不教才展休明代 为罚诗争造化功 |
wǒ yì sī guī tián shè xià jūn yīng yàn wò jùn zhāi zhōng |
我亦思归田舍下 君应厌卧郡斋中 |
hǎo xiāng shōu shí wèi xián bàn nián chǐ guān bān yuē lüè tóng |
好相收拾为闲伴 年齿官班约略同 |
《渡淮》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渡淮》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描述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我们逐段解释其含义:
1. **换印虽频命未通**:诗人任职的地方频繁更换,但命运却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这里暗示了诗人可能在仕途上遭遇了一些不公或者命运多舛。
2. **历阳湖上又秋风**:描绘了历阳湖上又刮起了秋风的景象。秋风常常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含着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对岁月的感慨。
3. **不教才展休明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没有得到充分施展,导致在治理国家方面未能有所作为的遗憾。可能诗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时代,却未能如愿。
4. **为罚诗争造化功**:此处提到“罚诗”,可能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诗人的诗作或是通过诗歌表达的观点受到了某种形式的批评或责罚,与自然造化之功的争夺,可能暗指与朝廷权贵或命运的争斗。
5. **我亦思归田舍下**:诗人表达了自己也渴望回归到乡村田园生活的心情。在官场上遭遇挫折后,人们往往会有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6. **君应厌卧郡斋中**:诗人似乎在对某个朋友或同僚表示理解,认为对方可能也厌倦了在郡斋(即郡守的官署)中的官场生活,希望能够解脱出来。
7. **好相收拾为闲伴**:诗人邀请这位朋友成为自己的悠闲伴侣,一起享受闲适的生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8. **年齿官班约略同**:双方年龄和官职可能相差不多,这可能是诗人提议共同归隐的一个理由,因为他们的背景相似,共同经历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官场的不公、个人才华未展、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的友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复杂情感和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
《渡淮》古诗词赏析:
《渡淮》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哲思和对官场与自然的思考。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背景与主题**:诗人在《渡淮》中表达了一种对官场压力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背景上,白居易在仕途上屡遭不顺,诗中的“换印虽频命未通”就体现了他不断调动官职而始终未能实现理想或遇到挫折的状态。主题上,诗人通过描绘“历阳湖上又秋风”的自然景色,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官场中“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的无奈与讽刺。
2.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在诗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一方面,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厌倦跃然纸上,用“不教才展休明代”表达了对自己才能未被充分发挥的感慨,同时也对官场中不必要的权力斗争和不公表示了不满。另一方面,诗人向往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美好,用“我亦思归田舍下”直接表达了这一愿望。这种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3. **语言风格与艺术手法**:白居易的诗作以语言平易、情感真挚著称,《渡淮》也不例外。诗中用“历阳湖上又秋风”等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寓情于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同时,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官场与田园、权力斗争与自然和谐之间的对比,强化了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社会意义**:通过《渡淮》这样的作品,白居易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追求,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一些官员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社会现象的展现,对于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官员心态以及诗人的个人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渡淮》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一篇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追求,也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